今天是 2025年6月19日 10:37 星期四

基层团建

首页   >   基层团建   >   正文

[人文]【“文”以载道】语言接触中的方向性与有阶性---记人文思跃讲座第二十讲

来源:团委   作者: 校团委青年发展办公室     日期:2018/04/23 00:00   点击数:  

2018年4月19日下午,“方向性与有阶性:深度接触中的语言身份的认同”讲座于西南交通大学X4157展开。本次讲座主讲人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陈保亚。

此次为本学期陈保亚教授第二次莅临人文学院开设讲座,上一次他和同学们讨论了“茶马古道”沿途的语言接触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讲解。

讲座开始,陈保亚教授首先指出:语言的深度接触会导致各种语言变体的出现,语言接触中的方向性与有阶性是确定的,根据其方向性与有阶性的特点对语言变体的形成机制做出判断。

紧接着,他以傣语与汉语的接触为例解释了语言接触中的方向性。他提到,语言接触一般先判断强势与弱势语言,语言的词汇量多少是判断的重要因素,强势语言一般使用单种语言,弱势语言者习得两种或多种语言(即在傣、汉语的层面上,多为傣语者学习汉语)。在他看来,方向性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母语对目标语言干扰的有向性,二是目标语言对母语借贷的有向性,母语与目标语言通过中介语(包括傣汉语与汉傣语,其中傣汉语与汉语交流,汉语与傣语交流)对对方产生影响。陈保亚教授以傣语者(母语)学习汉语(目标语言)出现的傣(族)汉语(中介语)不分kh的情况为例指出母语对于目标语言的干扰,而这样的干扰具有一个匹配、回归与并和的过程(即最初用自身语言系统匹配汉语,不分kh,到后期为自身语言系统创造新特征,习得kh区别这一过程)。同时,他介绍道,借贷意为目标语言通过中介语向母语传递成分,如词汇、语法结构、句型等。(包括替换和补充原有词库)

随后,他介绍了语言接触中的有阶性。他认为,语言接触中不存在有界限的情况(即语言中的某个方面如语法等不能进行干扰、借贷的情况),只存在有阶的情况。语言接触中的音系借贷第一阶为创造新音节(即根据原有的声母和韵母创造出原来没有的音节,类比汉语,如创造出阴平fo),第二阶为创造新音位(即根据原有的特征如送气不送气,创造新的音位区别),第三阶为创造新特征(如创造出卷舌不卷舌的新特征)。整体亦呈现出由匹配至回归的发展态势。

同时,他指出,强势语言的判断不只是词汇量影响,与当地各种语言使用者数量和功能亦相关。他以金沙江傣语的汉式转型(汉族傣语,或称带有汉语特征的傣语,由汉语者学习使用的傣语)为例指出强弱势语言的判断应有具体情况。

在讲座的最后,现场的老师与同学们就阶的定义、核心词的判定、如何有效研究中介语等问题与陈保亚教授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