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能“文”善辩】以文会理,再展风采——记西南交通大学第二十届“乐言杯”辩论赛四强赛第一场
4月17日19时,西南交通大学第二十届“乐言杯”辩论赛半决赛第一场在图书馆一号报告厅正式开始。参加此次比赛的正反双方是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辩论队和人文学院辩论队,他们围绕“失忆者要/不要为之前的罪行负责”这一论题展开激烈辩论。外国语学院辩论队队长路嘉洲、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辩论队队长李美霖、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辩论队队长宋伟、数学学院辩论队队长陈志敏及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辩论队队长田欣怡作为评委出席本场比赛。
在一辩立论环节中,持“失忆者要为之前的罪行负责”的正方物理学院队指出,失忆后社会关系等影响失忆者人格的重要因素并没改变,由此声称失忆者成为一个不同以往的全新的人是不合理的;此外,法律判决的依据是客观事实,若失忆者不为罪行负责,将使人对法律的公平性产生怀疑。而持“失忆者不要为之前的罪行负责”的反方人文学院队指出,人格结构可以被分为气质和性格两大部分,而记忆对人格的影响是一个长期过程,由此说明失忆代表着人格的重塑,失忆者犯罪的决定与其新的人格无关;其次,随着法律的发展,“血债血偿”的朴素观念在不断发展变化,无辜的失忆者则不应为之前的罪行负责。
在激烈的自由辩论及三四辩质询的环节中,“失忆与人格的关系”及“社会关系等因素对人格形成是否有影响”成为了比赛双方的主要交锋点。正方一辩何诗琪及二辩谯星宇反复向反方提出的“失忆代表着人格重置”提出质疑并要求证实,正方三辩魏皓宇在质询环节中再次对反方观点中的“失忆者无辜”表示质疑,提出了站在受害者、目击者角度上失忆者并非无辜,并最终强调了法律以客观存在为依据的判决标准。反方一辩杨咏薇及反方二辩严雪娇紧抓心理学理论,再三强调失忆者失忆后的气质和性格必然改变,因此其人格重置、成为了一个全新的人,犯罪责任由一个全新的无辜的人承担显然不公平,反方三辩谢汶甜则对正方“失忆者社会角色等影响人格的重要因素未发生变化”的论点发出质疑,指出社会角色改变与罪行承担并无实际联系,即讨论无意义。在四辩结论环节中,正反双方再次重申了己方论点,同时对整场辩论中的部分问题作了再次解答。
比赛结束后,评委针对本场比赛进行述票点评。外国语学院辩论队队长路嘉洲表示:“这是一场让人很看得过瘾的比赛,但于整体而言,反方发挥更如人意。双方的交锋点主要落在记忆与人格的关系之上,而英国哲学家洛克曾提出‘人格的判准来源于记忆的连续性’,所以反方具有完整的理论依据,但本场比赛中正方同学一直在打这一反方优势的点,始终未能跳出反方的框架。而正方的优势点在于谈现实厉害,应当大力描述失忆者罪行对受害者及社会的危害,但很遗憾的是正方提及甚少。”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辩论队队长宋伟则表示,若本场辩论仅仅只站在法律至高无上这一点上进行讨论的话就无意义,应当扩大讨论的涉及层面,通过理论与例证的结合去更彻底地剖析整场比赛提及的社会关系、责任承担等问题。
最终,经评委团郑重商榷,本场“乐言杯”辩论赛四强赛由反方人文学院队胜出,反方二辩严雪娇成为最佳辩手。比赛在掌声中落下了帷幕。据悉,人文学院队在上一届的“乐言杯”辩论赛中勇夺桂冠,今年,他们将继续展现人文学子的风采,对本届“乐言杯”辩论赛的冠军发起强有力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