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活,塑造人生的雕刻刀——专访2017级朋辈导师唐嘉彤
正值重阳佳节,雨后初晴。一个美好的秋日午后,记者有幸采访到2017级新生朋辈导师唐嘉彤,听她讲述大学生活中的那些事。
唐嘉彤,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级生物工程一班学生,现任2017级生物工程一班朋辈导师。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综合奖学金等奖项及“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曾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医疗支队副队长、辩论队队长。
青春在拼搏中闪光
“学霸”、“辩手”是许多人对唐嘉彤的印象。但光鲜词汇的背后,满是她拼搏的汗水。当记者问起唐嘉彤准备何时脱单时,她不紧不慢地回答:“我一直在和辩论队谈恋爱啊。”这看似玩笑的话却道出许多辛苦。“辩字双辛,一言难尽”是她在学院辩论队夺得“乐言杯”辩论赛亚军后写下的文字。从院内新生赛到校级新生赛再到“乐言杯”,她从未缺席;辩论队里人来人往,她从未离开。
辩论赛赛程紧张,往往需要长时间熬夜准备,而唐嘉彤并不会因为打辩论赛而放松自己的学业。害怕自己跟不上学习进度,她用午饭时间自学高数;在舍友进入梦乡时,她急忙完成作业。对于见证过凌晨不同时间段交大校园这件事,她感到非常自豪。
面对繁重的课业与社团活动,唐嘉彤要求自己在没有比赛时,早晨七点半左右就起床。“一旦养成赖床的习惯我会害怕自己变得懒惰。”唐嘉彤这样说到。
为未来负责
关于未来的打算,唐嘉彤希望继续读研深造。“不是没有想过毕业后工作,只是几番尝试后还是觉得读研适合自己。”大一时,唐嘉彤曾参加材料学院举办的“职来职往”活动,但她的感受并不如预期。大二的兼职经历让她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合直接参加工作。恰在此时,读研这一选择渐渐走入她的视野。做SRTP期间,她每个周末几乎都泡在实验室里摆弄瓶瓶罐罐。尽管做实验并不比工作轻松一丝一毫,但她认为这是一种甘愿为目标奋斗的辛苦,其结果让自己非常有自豪感。“我更喜欢为了一种不需要别人评定的科学规律而努力。”唐嘉彤这样概括她选择读研的原因。
关于读研与工作的抉择,唐嘉彤给出个人建议:如果没有确定的方向,就多去尝试,虽然精力会比较分散,但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一旦确定方向,就要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
感恩使爱传递
谈到自己当年的朋辈导师,唐嘉彤眼中充满了敬仰。作为萌新,面对新环境她感到些许无所适从,但朋导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帮助,使她的大学生活渐渐步入正轨。至今她都记得朋导带着不知所措的自己去买路由器时的那种踏实与安心,带着班里同学一起跨年、放孔明灯时的欣喜与温暖。
正是这一次次的感动使得唐嘉彤申请担任2017级新生朋辈导师,也是心中的感恩使得她更加懂得关心与帮助。在军训期间,她放下手头工作,带着生病的新生去医院看病。她希望通过行动将朋导对新生亦师亦友的关爱传递、发扬下去。
自立与独立
聊起作为朋导带班的经历,唐嘉彤颇有感触,“刚开始无论我班里的孩子们有什么要求,我都会尽我所能去满足他们。”但慢慢的,她发现这种“溺爱式”的帮助并不能真正让她亲爱的“孩子们”成长为自立自强的“参天大树”,于是她迅速改变做法:“既然想让他们独立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就要让他们明白在大学中想要得到任何事物都要靠自己。”她认真地说。
因此,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许多事情唐嘉彤更喜欢放手让学生去做,注重培养学生们自立自强的品质。令她欣喜的是,大家的成长日益显著。爱有不同的方式,这种特殊的爱所包含的深意,想必她的学生们终有一日会感受到。
对“孩子们”的建议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采访到了尾声。唐嘉彤表示,希望“孩子们”珍惜大学生活的每一天,不要荒废学业,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与理想,付出终将会有回报。
(文字/王仁琨 编辑/熊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