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6月19日 10:37 星期四

基层团建

首页   >   基层团建   >   正文

[材料]【经典阅读】《史记》读书报告

来源:团委   作者: 校团委青年发展办公室     日期:2018/04/12 00:00   点击数:  

《史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我国史学的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它全面记述了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情况,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史记》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记录了大量真实可靠的历史事实,保存了很多中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都有十分深刻教育意义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久久沉浸在精彩的故事情节和文化感染中。读史有心得,读史有学问,直正读懂历史,会让我们受益菲浅。

郑樵在《通志》中形容这部书“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作。”“六经之后,惟有此作。”就知道这部书在郑樵心中崇高的地位,而问题在于《史记》这部书从著成之后后世大部分的史书都沿袭它纪传体的体例所有史书的内容都或多或少受到它重要的影响。

这本书中有许多值得我佩服的人,像大禹治水,表现了一个为民造福的大英雄,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可以看出他的心非常善良,肯为别人付出。他治理了九条河流,为人民立下了丰功伟绩,也体现了劳动人民改变大自然的雄心壮志。《赵氏孤儿》塑造了忠臣程婴和公孙杵同奸臣屠岸贾斗志斗勇的故事。让我们感动于忠诚、善良、正义;鄙视邪恶,痛恨不忠不义。《飞将军李广》写的是飞将军李广爱兵如子抵抗匈奴进犯,保卫国土,立下了赫赫战功,受到人民的爱戴……而我最佩服的人是有着惊人记忆力的爱国诗人屈原。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他为了抒发自己心中的不快和抑郁,写下了名垂千古的《离骚》。据说,他因为国家无能,投汨罗江而死,人们很伤心,就放些粽子,不让鱼虾吃他的身体。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在端午节包粽子。

在这些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是“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在自己失败之后依靠自己的顽强毅力,勾践终于打败吴国。勾践这种坚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奋发图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告诉我们:失败了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敢于面对,敢于重头再来。

《史记故事》真是一本既生动有趣又能增长知识的值得一看的好书。它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让我们从小就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这本书也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退缩,要持之以恒,才能完成我们美好的理想!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读史书有三个好处。读史使人明智,读史使人眼光高远和视野开阔,读历史可以锻炼想象力和记忆力。 因为历史是对过去发生的所有事的一种记录和评价——各种各样的人带着各种各样的感情立场目的方法和原则对古今中外发生的各类事件的不同理解和表达,读史读得多了就会产生比较的冲动——古今比较,中外比较,基于不同派别和立场对同一事件和人物的不同表述进行比较。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就会产生疑问:谁说的对?带着这样的质疑继续比较鉴别,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发生的某件事或被历史记录的某个人,这样,一步步你就走近了真实(不可能达到完全真实,只能趋近)。就像认识你所在的位置,只看到前面或后面,你就无法判断你处于什么位置,只有前后左右上下都看到了解了你才能对自己的位置有一个准确的判断。比较那些只看到一面或一种表述评价的人来说,自己的理解当然更为全面更为理智了。

在比较古今时,历史会慢慢地告诉我们它在现实中烙下的那么多痕迹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为什么会这样。在比较中外时,历史会告诉我们为什么东西方会有不同的民族特性思维习惯生活方式处事原则和宗教信仰。这些不同又对历史和现实的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这种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认识思考慢慢在读者头脑中产生联系推理和其它化学反应,最终形成一个趋近客观的判断。这就是明智的由来。疑问的产生解答鉴别和萃取过程赋予了读者对公正客观理性的执着追求。这所有的过程也让读者逐渐养成了质疑批判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

读史使人眼光高远和视野开阔。 历史的内容是十分宏大的,所记录的人物和事件多不胜数,任何一件事或一个人在历史的海洋里都显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充其量激起一些浪花或泡沫。比如对一个地方而言,在其内部看,此地就是世界的全部,在其外部看,它就成了世界的一部分,在无尽的空间看,它只不过时无限空间的一个点;对一个人而言,小时候的一件大事,比如说话或上学,在当时可能是他世界的全部,几年后成为一部分,放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也就一件小事,放在当代史中就更不用提了,而在整个历史进程中,它几乎不存在。同样地,读过并知晓历史之后,我们再评价一件事或一个人时,把它放在整个历史时空或某一特定时空看,我们看待它的尺度和界限就很自然地趋于无限长和无限宽甚至无限深,在对它认识得较为准确客观的同时,我们看待事物的眼光和视野也长远开阔了。

当然,不仅读史,读其它东西——简单地说,只要你扩充你大脑的信息量,不管是那种形式,都会是你眼光更长远视野更开阔。而这里所谈的历史使人眼光高远视野开阔确是不争的事实。 历史与想象力和记忆力。 与上一段的论述一样,读史能扩充你大脑的信息量,而信息量越多,在思考问题解答疑问时,可供选择提取的信息就越多,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联系也越多。而记忆的本质过程是重复和联系,想象的本质过程就也是不同形式的联系。所以在记忆和想象时,所记信息与脑中相关信息的联系越多,记忆越深刻准确,想象力越丰富。

《史记》无论在中国史学史还是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堪称是一座伟大的丰碑,文学方面,它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首先,从总体上来说,《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大规模作品,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和多种可能性.《史记》所写的虽然是历史上的实有人物,但是,通过“互见”即突出人物某种主要特征的方法,通过不同人物的对比,以及在细节方面的虚构,实际把人物加以类型化了.在各民族早期文学中,都有这样的现象,这是人类通过艺术手段认识自身的一种方法.只是中国文学最初的类型化人物出现在历史著作中,情况较为特别.由此,《史记》为中国文学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人物原型.在后代的小说、戏剧中,所写的帝王、英雄、侠客、官吏等各种人物形象,有不少是从《史记》的人物形象演化出来的,给予了中华文化传扬和继承的源头和模范。

2016级金属三班 刘祥

作者简介:

作风严谨,自律自强,性格开朗活泼,喜欢阅读,为人真诚友善,工作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