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经典阅读】《红楼梦》——女性最后的盛宴
少时读红楼,只觉瞧见了一个朦朦胧胧而没有结果的爱情故事,却不懂缘起缘落的开篇结尾,不知何谓“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亦看不穿一个家族的兴衰早有伏笔、各人的命运早有定数,甚至连这爱情故事哪里心动、哪里又生起了闷醋都迟钝地看不明白。只知道在黛玉那呜呼一下去了的时候,无声地流下了泪水——全然是替她感到委屈。这宝玉负情郎的大婚之夜,让林妹妹一人凄惨地归天了!少时的感官如同刚生出的根,才浅浅地抓到表层的土里;如今虽不至于完全通透,但对于红楼的感受颇深了许多。
再读红楼,才发觉这场梦是那个时代女性最后的盛宴。每一位女性都是那粉面含春,体态盈盈,一颦一笑,皆是风情,像是在天宫中,见不到一位俗人。女儿皆是水做的!这是曹雪芹对于女性做出的高度评价。而私以为,在那个女性地位尚微的时代,这也是跳出了整个社会后对女性最好的赞美。数万字的篇幅中,对男性的刻画几乎都是讽刺的。从荣宁二府的主子到佣人们,再到封建官场的大小官宦们,无一不以丑恶的面貌不加修饰地展现在字里行间。皆是迂腐又无赖,庸俗又作恶多端,用暴戾对女性施加赤裸裸的欲,令人见了便觉得恶臭扑鼻。而细看曹雪芹笔下每一个女性形象,虽不是一个个尽其完美,但都有其独特韵味。
黛玉虽说话刻薄,有时不体谅人,但她的小心眼之后都是坦诚;虽自尊极强,以至于过于敏感,但都是为了武装自己的自卑。她虽走向了命运的悲剧,但她的身上是追求真爱的叛逆的光芒。其实这样的矛盾谁为有过?只是这位少女的内心世界过于偏执罢了。她在人前从未掩饰自己的爱恨,“哎呦,我来的不巧了!”面对前去宝钗处探病的宝玉,她不悦的话语让二人皆下不了台。她毫无忌讳地将自己的缺点暴露在众人面前时,也展示了自己的率真。面对宝钗善意的批评,她终是与这位“情敌”和解了,从此“互剖金兰语”,结为“金兰契”。也在赠与宝玉旧手绢,确定了宝玉对自己的真爱后,收起了自己的刺,变得平和起来。可是生于灰暗社会,爱情终结,生命也就此终结。她的才情如同漫天的花瓣,俯拾皆是。只是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宝钗素以伪善的嘴脸出现在很多红学读物里,其实也不然。在原本的文字里,她本是一个温柔敦实、才貌俱全的女子,为人处世左右逢源,待人接物面面俱到,才情可与黛玉媲美,容貌又有另一番风流。她虽本质封建,深隐心机,倒也未曾主动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也未曾用下流的手段争夺什么。她想要的,不过也是在这飘摇的大观园中,为自己、为家人铺好一层路。她做的,不过是默默无语地周旋在人际关系中,实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的野心。如果说为人圆滑将被人诟病的话,不如说在这样的时代里,宝钗无声的笼络和聪明的处事是一种可以如鱼得水的智慧。黛玉若有她一半的心机,结局也不至于这般凄凉了;但黛玉若以宝钗的手段行事,那便也不是这冰清玉洁的黛玉了。
在曹雪芹的眼中,既是心狠手辣的王熙凤,也有其美丽独到的地方。他给了她一个张扬的出场方式,不见其人先闻其爽朗的笑声,“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让所有人记住了这个快言快语爱出风头的形象。她虽未做大恶之事,但也随自己的心逼死了尤二姐,又设计害死了贾瑞。只是这样一个自私自利、杀人不见影的人,她好强、有自尊心,有操持整个大观园的强悍能力,对上对下,并且地位稳固、深得人心。不像其他的男性主子形象,不仅坏,还没本事,烂到底了。
除此之外,曹雪芹在丫鬟的命运上亦倾注了大幅笔墨的心血。即使是一个没有地位的丫鬟,也有追逐爱的心愿和对于个性的追求。你似乎可以看到,在那万花丛中纷纷扰扰,迎面走来的笑意盈盈、青春靓丽的姑娘们,身后都有一副命运的水墨画在空中散开。这是曹雪芹赋予丫鬟别致的美,我以为这便是走出了阶级和权贵的阴影,在描写女性的独到上更加一层——那便是个性与生命。
可是如此美丽的景象,却一个个残酷地以悲剧收尾。再读红楼,悲剧哪里只是宝黛二人的爱情?其实尽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原来在那次梦里,众人的命运以昭然若揭。两大才女“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贾氏四姐妹或大梦归,或赴黄粱,或运偏消,或独卧青灯旁……想起故事初初,菊花诗,螃蟹吟,一番盛情之境。把美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便是悲剧的震撼力!用尽一生的心血,写出一个有驳于当时社会的故事,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我读红楼的过程,便仿似树根生长的过程。把根深深地埋进土里!吸其精华,聆听大地的轻语,也许用尽一棵树的生命还不够——《红楼梦》便是这样一本可以读到老的书本。
2016级成型二班 陈俊彤
作者简介:
我平时很喜欢读书,也喜欢写作。文字可以构造一个世界,每个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便是乐在其中
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