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6月19日 10:37 星期四

基层团建

首页   >   基层团建   >   正文

[茅院]TCer Talks 唐臣人·说|记茅以升学院2018国际化项目交流会

来源:团委   作者: 校团委青年发展办公室     日期:2018/03/30 00:00   点击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往今来,人们将“学”和“行”并列为获取知识的两大途径,西南交通大学也将“国际化”作为学校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鼓励同学们走出国门,访学交流。近年来,作为学校的荣誉学院,茅以升学院也致力于国际化发展,配合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港澳台办公室和教务处工作,让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参与到国际化项目中来。

为了让同学们对国际化交流项目有更深入的了解,茅以升学院于2018年3月28日12:00,在犀浦校区图书馆一号报告厅犀浦校区举办了2018年度国际化项目交流会。本次交流会的主讲人有茅以升学院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原茅以升学院交通运输班同学田弘长(参与第十七届中法4+4交流项目),刘钊玮同学、王宗为同学(参加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学(UIUC项目)),王帷韬同学、耿昊然同学(参加日本京都大学、同志社大学访学),张浩楠同学(参加台湾新竹交通大学访学),张赫同学(参加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访学(OSU项目)),以及赵嘉熙同学(参加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OSU)短期交流)。茅以升学院辅导员李佳蔓老师也出席了本次交流会。各位主讲人以生动幽默的语言,与在座同学分享了在异国访学交流时的所见所闻,针对不同访学项目提出一些建议,并就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首先与在座同学进行交流的是参与中法4+4项目的田弘长,他与在座同学分享了中法4+4交流项目的含义,并且详细阐述了法国的“大学校”以及工程师教育模式,此外还着重对同学们提出“能力全面,产学结合”的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够成为具有科学技能、人文素养、管理能力的高级管理型人才。此外,田弘长同学还与在座同学分享了语言问题、课程差异等参与中法4+4项目所面临的挑战,并细心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有关赴法留学的问题。

其次进行经历交流分享的是刘钊玮、王宗为同学。他们以风趣的语言,讲述了在美国的访学期间,所受到学术以及文化方面的熏陶。一方面,与国内不同的授课方式以及课程安排能够使得访学同学更好地增添知识,另一方面,独特的美国文化影响也能够使得访学同学切实接触、感受多元化文化,从而扩展视野,走向世界。

紧接着,王帷韬同学与耿昊然同学以“一期一会”为主题,进行了有关日本京都大学见闻的分享,这引起了在座同学的浓厚兴趣。他们以传统见学、文化见学以及创新见学为主脉络,依次讲述了从茶道到和服,从禅意到神社,从古香古色的博物馆再到独具现代改装特色的日本电车的体验。而在FABLAB的独特经历,更让他们感叹“人人都能创造,人人都能参与。没有绝对,可以常规,可以非常理。信息只是索取,实践才是真理”。这引起了全场同学的共鸣。

随后,张浩楠同学与大家分享了他在台湾新竹交通大学的精彩经历。除却专业方向的学习,他还与在座同学分享了他在台湾游玩的所见所闻。与学校组织出行不同,他与同学们分享的更多是自己规划路线的独特游玩。最后张浩楠同学与大家分享的自制台湾访学海报,更是将全场气氛推上一个高潮。

此后,参加俄克拉马荷州立大学暑期访学的张赫同学与同学们分享了此行的所见所闻。“我们的学习以程序设计为主,美国文化、领导力培养为辅,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知识技能,还感受到了美国老师的诙谐幽默和循循善诱。”张赫同学的分享,更让同学们体会到张弛有度,而充实、美好的暑期游学不仅有助于同学们提升专业知识,还可开拓视野,培养领导能力,使参与访学的同学们进一步成长。

最后一位与同学们分享经验的是参加俄克拉马荷州立大学短期交流的赵嘉熙同学。赵嘉熙在与在座同学简单讲述了OSU项目后,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深刻体会。“我认为,对于这半年的交流,最重要的收获并不是你学习到高精尖的技术、提高英语能力、或是融入美国生活,而是学会了在看到了一些事情之后,思考自己得到了什么。我曾见过80多岁还在运动的老人,见过身为两个孩子母亲还在修学位的家庭主妇,见过残疾人独自大大方方的出门吃饭,见过流浪汉开心的去看学校的橄榄球比赛……我学会了不过分追求别人对我的看法,我可以自己做自己,而不担心别人的眼光。”听人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赵嘉熙同学所分享的深刻体会,使许多同学受益匪浅。

随着八位主讲人访学体会分享完毕,本次交流会也趋向尾声。最后,茅以升学院辅导员、国际化专项负责人李佳蔓老师做了精彩的总结发言,并与大家分享了国际化项目交流微信群。至此,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本次国际化项目交流会圆满结束。

文字:刘婧蕾

摄影:刘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