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6月19日 10:37 星期四

基层团建

首页   >   基层团建   >   正文

[材料]【经典阅读】平凡孕育伟大—《平凡的世界》

来源:团委   作者: 校团委青年发展办公室     日期:2018/03/30 00:00   点击数:  

每个时代中的每个人都是平凡的,每个时代中的每个人又都是伟大的。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就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

平凡与伟大,看似对立矛盾,实际上却是辩证统一的。一个平凡的人可以很伟大,而一个伟大的人也可能很平凡,平凡得如同你我,如同每一颗小小的尘埃,小小的星辰。平凡只是外在,是表象;而伟大,是精神的力量,它有时通过具体的事物行为所承载,有时心照不宣。

平凡,在《平凡的世界》里随处可见,正如路遥所写的:“他们往往带着一种悲壮的激情,在一条最为艰难的道路上进行人生的搏斗。他们顾不上高谈阔论或愤世嫉俗地忧患人类的命运。他们首先要改变自己的生存条件,同时也放弃最主要的精神追求;他们既不鄙视普通人的世俗生活,但又竭力使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达到更深的层次。”在我看来,以孙玉厚为代表的广大的底层劳动人民——更具体地说,是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的农村人,就是这样一群人。以他的小儿子孙少平来说,在书的开头,他是个连“丙菜”都吃不起的穷困学生,书的最后,他是个身有残疾的普普通通的煤矿工人。坦白地说,孙少平这一生都没有摆脱自己的出身,从头至尾都生活在所谓的社会底层。但是,孙少平身上所呈现的自尊和精神世界常常令我汗颜。

孙少平的物质上的匮乏是显而易见的,精神上的贫瘠却是他无法忍受的,田晓霞爱他吗?可能是爱的;可她真的走进了孙少平重重躯壳包裹下的灵魂深处吗?恐怕没有。这种无人赏识无人理解的状态伴随了孙少平的一生。但我从未见过一个像孙少平一样处境的人,能像他一样如此认真对待自己的精神世界。他在平凡的人生境遇中,一丝不苟地维持经营着自己的自尊。

儒家讲“慎独”,是在没有监督时的道德自律。而孙少平的精神追求,也是在无人欣赏的情况下的个人的选择。他的周围不是一个能够欣赏和奖励他的这种追求的环境;他也没有如许多所谓“爱书之人”那样像孔雀一般陶醉于自己的才情,展示自己的品味;他甚至不是因为专业上的纯粹的热爱而去学习。他对精神世界的一丝不苟,仅仅是因为他把自己当作一个高贵的人来由衷地尊敬和爱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个动物潦草地对待;或者当成某个社会角色,从这些角色中寻找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成就感。

这样的态度比任何话语都有力量,这样一个高贵的普通人比任何社会角色都更令人诚服。社会上流行着用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来判断他的质量。我身边也不乏动辄对他人的成就或品味做褒贬之词的朋友。我总觉得我无法与他们为伍,无法接受这样的价值观,因为我见识过孙少平这样的人,我更愿意相信这样的人的存在。人可以独立于成败,独立于世俗的价值评判,独立于他人的陟罚臧否,而自己尊重自己,做个高尚的人。

如今的社会就是这样,人们宁愿花费大把大把宝贵的时间去关心一个流量明星的吃喝拉撒,琐碎小事,也不愿意稍稍关注一些真正有人格的人,真正高尚的人,浮躁之风不言而喻。我总希望自己能成为有两个“独立”的人:人格独立、经济独立。我更希望自己能培养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而无用的灵魂,而不是随波逐流,盲目跟从。我认为,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如果只是一味地人云亦云,那和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那样只能让自己成为会移动的躯壳,仅此而已。

回到孙少平的身上,我们就不难看出,在他这样一个平凡的人身上真正的伟大之处了。这种伟大是广义的伟大,是一个人对自己最好的交代。他从一个瘦弱的书生,逐渐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成年男子汉。他清楚现实,但他不愿拜倒在现实的膝下,而是在与现实做斗争,向着自己向往的生活去努力,去奋斗。

为什么说平凡孕育伟大呢?以我之敝见,真正的伟大只有经历了平凡的历练才更加真实淳朴,只有耐得住寂寞的平凡才能最后破茧成为伟大。这种伟大更多的是一种对待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孙少平是这样,路遥本人也是这样。真正的伟大总是体现在最平凡最细微的小事情上,见微知著,以小见大,于无声处听惊雷。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自认为可以解释平凡与伟大的关系。

我们每个人都是平凡的,但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伟大的人,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也许这就是平凡的世界,很平凡,但这就是世界。

2017级材料 徐正康

作者简介:

来自被誉为“太湖明珠”的江苏无锡,是钱钟书,钱穆等国学大师的故乡

喜爱运动,唱歌,阅读,学习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