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寒假实践||改革开放影响调查
首先聚焦改革开放,弄清改革开放的定义。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国营企业的重大改革——自主经营权、自主调控市场。
此次我们小组将主题落实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上。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决策,四十年时间,改革开放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深刻变革。我们小组决定利用寒假时期,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经历的成都人进行调查,深入了解改革开放事业带给成都人民的巨大变化。在春节时期,同身边的伙伴交流,与家长深刻探讨生活的变化,采访老一辈人的感受。并采用多形式的方法来完成调研:通过匿名网上问卷的形式,面对面访谈记录的形式。我们组旨在通过不同社会经历的身边人,不再以网上资料图片的形式,而是真真切切地从底层的角度具体去了解这场改革运动的伟大性。
下面是我们小组的调查结果。我们小组分三队,对不同年龄、职业的人进行调查。
Q:成都有没有令你印象深刻的建筑?
A1:成都广播电视塔吧。从小时候开始,我每天上回家上补习班都要路过那里,再长大一点搬家了,但每个月去爷爷家也总会路过那里。在记忆之中,她一直一直在修建,即使到了后来生活质量快速发展,她不再被时代需要,电视塔也一直在慢慢地在长高,人们似乎从未放弃过她。直到有一天绿色的布被拿开,知道她终于竣工的那一刻,我感觉不可思议,从我出生到现在,她就像是母亲,见证我的成长,又像是姐姐,那个地方一瞬间兴旺起来,是最美丽的夜景。锦绣天府塔,天府之国。
A2:太古里。也许是高中太忙于学习,我竟从未注意到对面在修建。记忆里那里是空白的。春熙路我倒觉得没什么变化。当同学第一次带我来我家对面时,我一瞬间被震撼到了。这个地方太美了,即使那时候我还没看到夜景,最美丽的时刻,但是还是觉得这是个奇迹。古香古色的屋檐配上琉璃般透明的玻璃大房子,它比那些高楼大厦还亮眼。而喧嚣的都市对面就是宁静的银杏大道,很神奇。
Q:能不能谈谈这些年的生活对比?
A1:我当年学的是化学专业,这个专业是完全冷门的。而人们根本不会意识到环境的保护,污水的出处有那么重要。去化工厂实习时,臭气熏天,周围根本不会有人居住。
A2:我爸爸从小一个人带着我们三兄弟。他自己设计衣服,用缝纫机制作衣服,一个月能赚个两百呢,在那个时代,几十已经很了不起了。只是后来手工制作衣服就再也赚不到钱了。爸爸大学读的是园艺,在吃饭都成问题的年代,园艺根本没有用,爸爸的大学毕业证因此也就没什么用处。
Q:你觉得青年人对改革开放应承担什么责任?
A1:我觉得改革开放是把大门打开,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不能仅在眼光停在国内,在当下。他们是时代的先驱人,是国家的顶梁柱,改革开放的火炬是要传到他们手中的。
A2:我们无论身在哪里,都受到国家的庇护。别人对你怎么看,对你的态度,就是取决于你国家的实力,我们享受国家的庇护,也要承担起庇护国家的责任。改革开放的果实由我们守护。
Q:当提起“改革开放”的时候,你想起了什么或者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A1:作为一名大学生,对于我们这一代,虽然不能像老一辈一样对78年这样重大的决策有那种切身体验的感受,但是通过政治和历史的学习,我现在仍然能感受到在那样的时代,改革开放的意义重大,这是一项伟大的决策。
A2:我想改革开放对于我们70年代的人可是说是意义非凡了。改革开放后,改变从生活各方面开始,带来了不少便捷。从当时到现在,我们这一代几乎见证了所有的变化。
Q: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理解?
A1:通过现代历史的学习,我任务改革开放也就是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A2: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伟大决策。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意义。
Q:对于改革开放带来的改变,你有什么切身的体会吗?
A1:嗯……我就讲讲这几年我所看到的改变吧。成都的交通,小时候一直搭乘公交车,去远的地方也是坐火车,近年来,地铁、高铁的出现让出行方便了很多!生活的地方、街道,都有很多改变,以前经常有些小路是没有红绿灯的,现在都更加规范了,商业街越来越多,更加繁华,更加便利。
A2:在我小时候,要想买粮食要用“粮票”买,那是如果一家有九口人,数“人头”而如果想得到一张肉票,就更是难上加难了。还有当时的冬天是没有除了白菜土豆的任何蔬菜和水果,每家每户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到用优等面粉包的饺子,平时只能吃到一些粗粮,而现在在我们的餐桌上没有四季之分,夏天的蔬菜在冬天照样可以吃到。在吃的方面,这几十年的改变是十分巨大的。
Q: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请问您对改革开放40年来交通上的变化有什么感触呢?
A1:一说才发觉40年就这么过去了。成都的交通啊,就单看看路吧。以前基本上都是泥路,一下雨,走几步脚上都是泥,走都没法走,摔一跤就变泥猴子了,我还记得小时候还专门挖坭巴捏娃娃,玩野了就你丢我我丢你的。后来就修了水泥路,路面就平整多了,但这种路,车压多了、压久了就还是不平整。再后来就修了柏油马路,就好走多了,想变成泥猴子的没办法啦。
A2:成都的交通,其实也可以说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交通变化都挺大的。像以前,去哪都靠两条腿,现在呢,不说基本的家庭都会买辆车,甭管是自行车、电瓶车、摩托车还是小汽车,单说公共交通,公共汽车绕满大街小巷,有火车、飞机想去哪就去哪,还有新出的什么地铁、高铁、共享单车,噢,还有嘀嘀打车,简直五花八门,可算是方便喽。
A3:过去都是窄窄的一条路,两个人面对面走过去都要避让一下,然后有车的人越来越多,路就越来越宽,到现在三四条车道都常见。过去也就有一环二环,现在不仅有三环四环,还有绕城高速,成都的交通网越来越完善了。今年回老家路上的快速通道也开了,节省很多时间和体力。
·
Q:人才称得上是兴国之本,教育也是民生关注的热点,请问您对改革开放40年来教育方面的变化有什么感受呢?
A1:我知道的也不是很多,嗯,我楼下有家是外地人,好像是说现在异地人也可以在这里读书,只是要办理暂住证。还弄了夜校,方便白天工作的人学习,成人教育,挺好的。
A2: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还是很关心这方面的情况的。据我所了解的,在机制上就有评聘分开,就是就算你获得了称号,没有被聘请,也享受不了这个待遇。在分班上,开始有走班制,3+2,现在是文理分科,以后可能是文理不分科,这个已经在一些实验地区试过了。在高考命题上,最初是全国统一命题,后来是各省自主命题,现在有部分科目还是用全国卷,毕竟不同省份专家精通的方向不尽相同,全国卷还是相当权威的。
·
Q:成都的发展可以说日新月异了,请问您对改革开放40年来成都市人民生活上的变化有什么感想呢?
A1:首先就是政府颁布的各种福利政策,确实本着为民服务的宗旨,办不了一些对老百姓帮助很多的政策,比如到了一定年纪就有政府补贴,还有退休金、养老保险等等。还有就是医疗方面的惠民政策,比如医疗卡,一年几百就可以看大病,很实惠。
A2:我是外地来打工的,以前这里的很多田地都变成了工厂,也就有越来越多的打工者来到这里,知道了政策允许异地读书,我就把家里老小都带到身边照顾了,毕竟放在老家心里不放心,也没什么时间回去看看。而且这里政府也会组织老人参加很多活动,家里老人也有个伴,有事做,还是很高兴的。
A3:生活上呢,以前能顾着家里人吃饱穿暖就不错了,现在清闲下来了,可以到处逛逛,光我们这片就新修了个大广场和一些小场地,有些器材可以让小娃娃玩,还有些篮球架、乒乓球台,晚上集结起几个好姐妹去广场上跳舞,男的还摆上了棋桌,一群人围着,也挺有意思的。
编辑: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