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能“文”善辩】言小论大大归小---记人文学院新生辩论赛第一轮第七场
“舌战群儒展英姿。”正如此句所言,9月22日,激烈的人文学院“捭阖”杯新生辩论赛第一轮第七场比赛在X8527教室落下了帷幕。这场辩论赛以正方获胜为结局,人文学院广告系与传播系对阵,以“富有与贫穷的人,那个更易暴露人性之恶”为论题,赛事组织方邀请到了人文学院辩论队队长韩胜杰、人文学院辩论队前队长任丽尧、数学学院辩论队队长程智敏作为评委。
辩论赛在双方简短的自我介绍后正式开始。由广告系代表组成的“百辩金刚队”持正方观点“富有更容易暴露人性之恶”率先立论,一辩李智钰同学首先阐述己方论点,直指“温饱思淫欲”、“作恶能力与经济水平更高”、“欲望膨胀”以及“顾忌更少”四点,奠定正方辩论的基调。反方传播系代表组成的“反正我说的都队”持“贫穷更容易暴露人性之恶”的论点,一辩罗艺同学进行立论。在承认人性之恶是人本所有的前提下,以弗洛伊德、荷兰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大饥荒等事例论证了“生死根本,欲为第一,强烈的求生欲驱使贫者作恶”、“长期的强烈的心理挫败感与不平衡感致使其暴露人性之恶”以及“接受信息的渠道的匮乏与受教育程度的不尽人意导致精神贫穷而作恶”三个观点。
随着驳立论环节的展开,反方四辩林雨森与正方四辩张萌蕤就对方立论中的定义问题分别进行反驳,对“富有”一词囊括的范围成为反方进攻的一把利器。在二辩对辩环节后,正方二辩苟姝涵与反方二辩丁雨嘉引经据典,以洪秀全、金三角毒枭等例进一步辩论精神层面上的贫穷与富有对于人性之恶暴露的影响,正方进一步论证其“顾忌更少、能力更强”之论点,现场气氛快速升温。两队自由辩论中,双方聚焦于精神富有与贫穷问题对经济发展、环境条件改变带来犯罪率的辩论,以及性善性恶论的思考。
在双方进行的结辩环节中,既有对已述观点的重申,又见对于人性之恶的暴露这一问题的睿智思考与解决的期盼。
辩论赛接近尾声,观众在这样激烈氛围的影响下积极向选手发问。在比赛结束之后作为评委的任丽尧充分肯定了双方选手在辩论时的活跃表现,并提出如概念理解有瑕疵等不足之处,对辩论赛的准备分析提出了“不留表面,不过偏颇,不失中立”的建议,三位评委经过慎重考虑,宣布了正方获胜,而正方三辩雷雪同学也因其逻辑思维与良好口才获得本场“最佳辩手”的称号。
雷雪同学在赛后的采访中介绍了自己的队伍和队员们在赛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而每一只队伍都为这一场酣战奋斗,确定论点、准备问题、模拟情景、假设问题,每一只队伍唇枪舌剑、每一个队员辩才无阂的背后都有辛勤的汗水。人文学院辩论队队长韩胜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辩论的乐趣来自思想与语言的交锋,是观点的借鉴与融合,论点本身并无对错,辩者与观者在这个过程中判断选择,获得思维的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