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6月19日 10:37 星期四

基层团建

首页   >   基层团建   >   正文

[外语]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研究分会第十一届年会15日主旨发言

来源:团委   作者: 校团委青年发展办公室     日期:2017/08/30 00:00   点击数: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嘉宾于俱乐部前广场合影留念。8时50分,大会进入主旨发言阶段。

香港浸会大学张隆溪教授发表了题为《英国浪漫派诗歌浅论》的报告。他历史地解读了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向大会分享了自己对英国浪漫派文学的看法,尤其是英国浪漫主义的缘起与欧洲传统文学的关系,阐述了浪漫派与古典主义的差异,展示了诸多细节。他还特别强调英国浪漫主义不仅仅是单个的概念,还是整个欧洲的概念,也有世界主义文学的特征。

中国社会科学院程巍研究员发表了题为《“自然”的历史社会学——“汉风”与英国特征的建构》的讲话。他反思了基于欧洲历史话语传统的历史叙事以及欧洲中心主义内涵,审视其中对于中国文明贡献的遮蔽。最后引发对中国汉风价值的讨论,引经据典,通过很多细节,解读十八世纪来华欧洲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论述,进而提出对世界历史的思考,展示了独特的跨文化交流视野,十分精彩。

北京外国语大学王丽亚教授进行了题为《英语“经典重写”小说结构分析》的发言。她从英语文学中的重写这一文学现象出发,重点讨论因重写而改变的文本间的关系以及其中隐含的政治和诗学意义。最后围绕后殖民主义、理性主义的改写特征论述了经典重写特有的同故事嵌套结构和修辞结构等特点,凸显了当代英语小说研究的理论思考。

清华大学曹莉教授发表了题为《< 细察>——一场道德与文化改革运动的核心》的讲话。她立足于英国文学批评传统重新审视英国著名文学批评家利维斯的文学观、文化观、教育观,重点探讨其主编的《细察》刊物及其文学主张、价值取向和对剑桥英国文学批评传统的贡献,和学者们分享了她对于利维斯的研究心得,在座学者深受启发。

华中师范大学徐彬教授作了题为《卡里尔•菲利普斯小说中的黑人流散叙事与国民身份焦虑》的报告。他以英国加勒比裔黑人移民作家的黑人流散叙事为研究对象,聚焦小说中黑人、白人的深层境遇及其身份焦虑,并以大西洋的黑奴贸易作为切入点,分析、审视和批判了殖民主义的经济和文化体系,介绍了他的几部重要的代表作和他的思想艺术内涵。

西华师范大学夏延华教授进行了题为《当代爱尔兰诗歌的女性书写》的发言。他以女性书写为视角,指出了爱尔兰诗歌创作从男性诗向女性诗的转向,然后批判了男性作家中心话语地位的状况,也审视了爱尔兰诗歌的边界问题,最后还饱含深情地带领在座学者欣赏了葆拉·米汉的两首诗,让他们了解到当代爱尔兰诗歌的创作状况。

厦门大学戴鸿斌教授发表了题为《传统与现代——历史坐标系中的斯帕克小说探究》的讲话。他首先介绍了当代英国著名小说家斯帕克,评析了斯帕克的创作状况、创作特点、艺术成就以及文学影响。然后,他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这位作家的两面性创作特征,他的民族地域情怀及其宗教文化渊源。他的报告给了与会嘉宾较多启发。

至上午11时50分,15日的主旨发言结束。

文字记者:第一文化传媒 杨盛果、焦敏

图片来源:外语学生会网络信息部

编辑: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