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文”以载道】中华“北斗”的崛起---记“竹林书会”交流活动
“卫星导航系统的开发既烧脑、又费钱,那中国为什么要研制自己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刚开场,主讲人张芮便向大家抛出了一个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激烈讨论。本周的竹林书会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为专题,主讲人张芮着重为大家讲述了中国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原因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张芮介绍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总体情况以及发展历程,指出了全世界目前只有四个国家进行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重要原因——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多。张芮认为,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四个国家中最为年轻的一代,但却也是最有潜力的一代。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为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美国的GPS系统在全球商业导航市场中的占有率高达90%。“伟大的变革者和令人担忧的恐惧者”主讲人张芮这样形容GPS。她认为GPS的伟大之处在于无论你在全球哪个时区,哪个地点都可以被精确地测算出来,这为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而令人恐惧的——正如GPS在海湾战争中美国轻松获得胜利一样,美国在GPS民用上的垄断地位为各国的发展增加了不确定因素。而这同时也是中国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仅如此,发展卫星导航系统还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是大国崛起的表现。欧洲GALILEO以及苏联的GLONASS的发展都是出于当时现实的需要,为了打破美国的垄断地位以获得经济和军事上的优势。但发展卫星导航系统难度大,且申请条件苛刻,这使得不少国家都纷纷放弃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其次,发展卫星导航系统能带动与卫星导航系统相配合的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在保障船只安全,实行野外勘探,城市规划等方面,卫星导航系统都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紧接着,主讲人也着重介绍了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的北斗卫星系统分为两代。第一代为北斗导航试验系统,由9颗“北斗”试验导航卫星组成,第一代“北斗”已具备在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范围内的定位、授时、报文和GPS广域差分功能。第二代“北斗”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其中5颗静止轨道卫星为通信卫星,这也是第二代“北斗”与GPS的最大不同之处,它使“北斗”具有向用户发出数据和接受用户数据的双重功能,而这个功能是GPS所不具有的。目前,中国已发射20颗北斗导航卫星,具备了覆盖亚太地区的定位、导航、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预计到2020年左右,我国将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接下来的时间里,大家着重讨论了卫星导航系统的利弊问题,有人提出卫星导航系统的高精度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巨大的帮助,但双向互动的过程将对人们的隐私安全造成威胁。同时,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功能与欺骗定位的技术也是引起了大家的争议。
最后,大家畅想了卫星导航系统的未来与前景运用,卫星导航系统是否可以与3D打印技术结合、未知区域的探索技术是否可以实现卫星主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