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人文学院2017届毕业典礼暨授位仪式上教师代表石磊教授发言
各位同学们:
此刻的毕业典礼,是你们在人文学院学习生活的一个节点,在这个是终点,是起点的时刻,作为陪伴你们成长的老师,我们和你们一样,也有很多话要说。十分感谢学院的信任和同学们的信赖让我今天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在这里我向同学们以及家长表示诚挚的祝贺!
但当我准备发言稿的时候,却有些犯难,5分钟的时间里,该怎样回顾我们在交大一起走过的4年时光,该怎么描述与你们分享灿烂青春的心路历程,该怎样勉励你们面对新生活的人生态度,该怎么叮嘱你们今后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请记住交大和人文学院这个渐行渐远却又逐渐成为深入我们骨髓的文化基因。
如果有时间,我会和中文的同学们赋诗作文,和音乐的同学们高歌弹唱,和传播的同学影像记录,和哲学的同学心灵对话,而此刻,我只能用原始却温情的口语传播和人际交流,做一个简短的道别与祝福。
每年的毕业季,各个大学的校长、院长和老师们都有精彩的话语,甚至成为网红和段子手。有的感叹我的世界从此少了一个你,离愁别绪和师生情谊有了新的诠释;有的在对学校食堂、校车、男女比例失调、校园网速慢等的调侃中,表达出对工作不足的歉意和改进的期盼与承诺。而更多的则是叮嘱与勉励,比如要“德行天下”,做人不能有傲气但要有傲骨;在万象人生中,要点一盏不灭心灯;要以专注赢得未来;要由国家和民族情怀,敢于担当;要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等等。这些,也是我们老师想对同学们说的。
我更想说的是,四年前你们来到交大求学,三年前我调到交大任教。今天的你们获得了毕业证书,获得了知识技能、友情甚至爱情,从青涩走向成熟。今天的我做了博士生导师,填了几许白发,更显教授的风范。而学院也从艺术与传播学院变成了人文学院。我们一起感受时代的风云激荡,感受交大的生生不息。我有时站在犀浦校区图书馆,向东望去,宽阔笔直的大道绿树成荫,彰显着交大的大气;向南望去,道路两旁交大先贤的塑像诉说着120年的荣光;向西望去,灵动的犀湖,对岸是现代化的体育馆,不远处飞奔的地铁和快铁将我们带回火热的当下,红尘滚滚;向北望去,人文学院所在的8教静静伫立,在那里不久前我们进行了毕业答辩。每当这时,我就深知自己的命运已经和交大、和人文学院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而你们四年最美好的青春也将在交大定格。什么是母校,有人说是自己可以骂别人不能骂的学校,还有人说,母校是别人家的学校,因为别人家的总是让人向往,有“火灾别处”一说。无论你是骂还是不骂,无论你把学校看成自家的还是别人家的,我都希望在某一天的某个时刻,接到某位同学的电话,“老师,你还好吗?”也希望我还能为你们遇到的问题作答。
“让我掉下眼泪的不止毕业的酒,让我依依不舍的不止挥别的手”,这是歌曲交大版《成都》中的歌词。这首歌的主题句是:“交大,带不走的只有你”,而我想代表人文的老师们说,带不走的交大有带不走的老师在坚守,还有带不走的师弟与师妹,随时欢迎你们回来寻找当年的梦,再叙当年的故事。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