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6月19日 10:37 星期四

基层团建

首页   >   基层团建   >   正文

[人文]【“文”以载道】以书会友,交流对这个世界的困惑 ——记2017年6月4日“竹林书会”

来源:团委   作者: 校团委青年发展办公室     日期:2017/07/11 00:00   点击数: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持你对这个世界的困惑,能否回答这个困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这个世界还有产生困惑的能力。书会就是给大家提供一起交流的机会的地方,我希望大家可以坚持下去,将书会看作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的一片天堂。”竹林书会的创始人杜茂林笑着说道。

杜茂林,人文学院2015级的新生辅导员,在任期间创办了竹林书会,离开这个岗位后将组织书会的责任交给了其学生刘婷,但仍会在空闲时回到学校参与两周一次的竹林书会。看到他的到来,与会人员都露出了惊喜的笑容。

6月4日晚上七点半左右,书会成员早已到齐,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等书会正式开始。这次书会交流分享的书目是萨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刘婷先分享了本周的她认为值得分享的新闻,分别是:“于欢辱母杀人案二审”、“山西临汾一中学为艾滋病人专设考场”和“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

接下来,来自人文学院2016级广告专业的李一鸣作为主讲人切入正题,开始分享《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在简单介绍了作者亨廷顿的生平信息,他对萨缪尔·亨廷顿作出了自己的评价,认为其“心是自由主义,但头脑却是保守主义”的。接着,他就《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的内容,向大家提出了疑问,推动交流的进一步开展。

“西方化不等于现代化的原因是什么?”。李一鸣认为,现在大多数人所谈起的西方化,不过是在近代意义上的西方化,而真正的西方化应该是对西方从两西文明(希腊和西西伯利亚文明)到其繁衍到今天的核心主流价值观的全盘接受,所以西方化并不等于是现代化。听言,杜茂林反驳到:“你们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在读亨廷顿这本书之时就已经代入性思维地承认了“西方化不等于现代化”的这个前提是正确的,”他微微停顿后说出了自己的的观点,“发现不等于发明,我们现在所说的现代化所应该具备的民主、自由、平等,你能说它们本来就没有吗,它们一直存在,只能说先被西方找到了而已。所以或许真相是,西方化也不过只是现代化的一种方式而已。”

那么“宗教在现代化建设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呢?”。杜茂林援引了二战之后取得独立的国家,如伊斯兰,土耳其等,提出了宗教是用来完成意识形态包裹的观点。他认为现代化伴随着世俗化,这些二战后独立的国家引进了西方化的技术、知识和理念,却并没有达成向人民许下的承诺,这时候要想管理好国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最好的办法便是借宗教来树立权威,增强人民的身份认同感。

十点钟,书会也接近了尾声。最后,被亲切地称呼为“杜总”的杜茂林笑着说:“我今天感觉钱琨的变化特别大,说话声音比以前更响亮了,也更敢说了,刘婷也是,越来越自信了,我真的觉得很欣慰。以前刘婷常对我说怕书会办不下去,但我觉得哪怕只来一个人,哪怕不聊别的,只聊聊自己或者自己的情感也值得,我觉得,重要的是细水长流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