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走进纳米,体味物理——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纳米表面科学及其在能源及医药和环境中的应用”讲座
2016年12月15日下午2点20分在X2321教室,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海外院长即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张瑞勤先生,为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15级和16级同学开展了“纳米表面科学及其在能源及医药和环境中的应用”讲座。
讲座开始之前,张瑞勤教授以简略介绍他所生活的地方——香港作为讲座的预热,成功地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随后,张教授正式开始了“纳米表面科学及其在能源及医药和环境中的应用”讲座。
结合着一张张语言精炼清晰的幻灯片,张教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定义,普及了半导体的概念,并说明了半导体主要是应用于制作二极管和三极管,而二极管和三极管又根据各自不同的性质表现出不同的功能。然后,张教授又提出半导体的尺寸问题,并引申出纳米结构的计算方法之一——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最后得出了“相同体积的纳米材料比一般材料的表面积大很多”的结论。
从抽象到具象,从宏观到微观。
张教授带同学进入了硅的“微观世界”。硅,作为半导体材料的一种,在光导和热导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张教授以自己好友所做过的一个研究硅的光导和热导性质的实验向同学生动地介绍了硅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调控硅的性质,并明确提出调控性质在应用硅这一项目上的意义。不少同学不禁发出感叹。也有同学在讲座结束后表示:“纳米的世界太奇妙了,硅的研究真的很有意思。”
纳米表面在生物、医学的研究方面也有着很好的发展。仍旧是以“硅”为例,张教授的有关硅的晶胞结构的讲解让同学对纳米的定义有了深入理解。
什么是纳米硅线?它有什么用处呢?
“纳米硅线是一种新型的一维半导体纳米材料,纳米硅线根据不同组合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张教授说。为了让同学能够清楚了解,张教授给出了图说结合的讲解方式,在座的同学也被张教授的渊博学识折服,不禁发出赞叹之声。
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并被大量应用在生产活动中。张瑞勤教授在接下来的讲授中通过介绍硅的基态以及激发态向我们进一步展示纳米结构和性质,并强调热导在生活中的意义所在。
“纳米很重要。”张教授不止一遍地重复着这句话。
纳米结构在能源及医药和环境中的应用及其广泛,包括用纳米碳管提取中药,用作汽车尾气净化的催化剂等等。
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记者:贾童
摄影:苏家利
编辑:王廷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