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文”以载道】大道至简,音乐化人——记田野先生音乐讲座
10月20日9时30分,中国著名美育家、西方古典音乐鉴赏家、古器物研究收藏家、宜兴古壶鉴定家田野先生在西南交通大学音乐系一号教室为我们带来了一场题为“大乐必易,至诚化人——人性与自然”的讲座。
在讲座正式开始前,田野先生为我们阐释了本场讲座的题目:“易”即简单、朴素,纵观古今中外,真正能流传千古的好音乐都是朴实无华的;“化人”是指这种音乐虽然朴素却蕴含着一种可以造化、成就人的力量。田野先生讲述了自己省吃俭用买下500多部唱片的经历,因而对此感慨颇深:“做人的道理和音乐相通。真理往往都是最简单的,以至于很少有人关注。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愿意在平凡生活中发现美的人太少了。”
接下来,田野先生播放了一首法国19世纪末的乐曲《玫瑰与夜莺》。舒缓的曲调在观众耳边萦绕,随后曲调的节奏逐渐加快,与断断续续的花腔女高音融为一体,同学们大多闭着眼睛静心聆听,也有少数同学在窃窃私语歌曲的美妙。田野先生认为这首曲子很好的表现了法国人的浪漫,也希望同学们能够体会到它的美好,提高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有些美是无以言表的,而音乐填补了语言的空缺,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来体会这种美。”田先生说道。
随后,我们听到了一首曲调婉转流畅、音色变幻丰富的曲子——《月光》。据田先生介绍,这首曲子几乎是他讲座的必备曲目。因为“月亮”的意象对中西方文化、宗教都有着重要意义,并且他希望用这种纯净美好的声音洗涤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最后,田野先生希望同学们探讨一下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的含义。大多数同学都是这样理解的:“人要为自己而活,人不自私一点,上天也帮不了你。”田野先生淡淡一笑,说道:“我之前也是这么理解的。后来才发现,第三个字我们都读错了,应该读二声‘为’才对啊。人要真正的成为自己,成为自己就是最大的道德。不管是音乐还是做人,‘美’都要建立在‘真’的基础上。人生有多种可能性,要努力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生活状态,以此来面对生活中不可思议的人或事。”
至此,本场讲座圆满结束。
之后,钱莹同学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表示听完这场讲座后收获颇丰,说道:“田老师的讲座内容不仅提高了我的音乐鉴赏水平,也加深了我对生命之美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