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急人所急,帮人所需 ——记成瑾工程“志愿服务精神培训”讲座
急人所急,帮人所需——记成瑾工程“志愿服务精神培训”讲座
11月16日晚七点三十分,成瑾工程“志愿服务精神培训”讲座在X8523教室准时开始。本次讲座由人文学院团委副书记、人文青协指导老师李盛兰老师主讲。全体20级学生干部出席了本次讲座。
本次讲座共分为三个部分:“认识并理解志愿者与志愿者精神”“人文学院志愿服务概况”及“如何积极践行志愿服务精神”。首先,李盛兰老师请同学们围绕“志愿者初心”的话题分享个人的观点,并指明出于一定功利性的志愿行为并不可耻,志愿服务的目的不应仅仅局限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参与者充实生活、密切人际交往的诉求同样重要。“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船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服务”是作为志愿者的责任与义务,而“奉献”“友爱”“进步”“互助”是在志愿活动中应时刻践行的志愿者精神。
其次,李盛兰老师指出,在追求高素质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应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充分彰显理想信念爱心善意和责任担当。
目前,我院团委积极响应政策倡导,在四个社区挂牌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同时人文青协还在德阳市三元社区、方碑社区方糖邻里生活馆、九里微笑小屋、季柳园青青小屋、新都区残联蒲公英自闭症基地等多处场所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涵盖支教、助残、社区服务等各方面内容。其中自2014年启动的 “土地村爱之家”项目成果斐然,2016年获成都市十佳志愿服务项目、成都市优秀妇女儿童之家等多项荣营称号,并于今年九月荣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四川赛区银奖,已然成为人文青协的特色项目。除集体荣誉外,我院学子在疫情期间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助力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将志愿者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到实处。
在讲座的末尾,李盛兰老师纠正了部分志愿者及舆论对志愿服务队伍的认知误区,点明志愿不是“免费的劳动力”,亦不是“施舍”,志愿者应富有责任感,诚恳待人,严于律己,吃苦耐劳。与此同时,李老师还强调,作为一名志愿者,应养成大局意识,学会平衡学业和志愿的关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最大程度的效率化,才能真正得到锻炼。
晚上九点,本次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