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热搜榜】人文学院教学工作例会
人文学院教学工作例会
10月10日14时人文学院于X8310教室开展教学例会,由人文学院副院长胡红就前半年教学工作及后续教学任务做出总结及预期统筹,参加会议的还有刘林沙副教授、刘玉珺教授等各系主任、李阳老师等教研室主任和各班导师。
会上,胡红副院长概述了人文学院上半年的教学情况,虽受疫情影响,但各方面工作整体开展有序趋势向好,同时就后期需重点关注的三点教学任务进行了强调。
胡红副院长首先指出,应着力于“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的申报情况,经学校要求,未来三年内人文学院需完成一流专业建设点的认证。目前文科尚未制定明确标椎,此方面仍待加速推进,但大致结构效仿工程学科,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核心理念。
其次,要专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此问题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专业建设,我院应积极申报国家级一流专业,提高教学质量;二是一流课程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的抓手、支撑点,学院学院建设了“优质课程库”,分享高质量的精品课程课件,同时,学校要求三年内完成1000门一流学科的目标,截止日前已成功建设284门学科,据统计,我院建设20门一流学科的任务中,已完成中文系2门,音乐系1门,传播系6门,跨专业学科1门及混合式学科3门。不难看出,一流专业的一流学科建设逐渐成为未来教学发展的一大趋势;三是改进质保体系,为此,我院做出部分改动,听评课由专家选课变为对重点核心课、基础课的抽查,此外,于第8周展开选题工作的学生毕业论文由数据库进行填报,自今年开始,对论文进行抽检。
随后,胡红副院长对教材教改工作进行了安排,比起过去以个人为单位的申报,今年的课题申报由学院、团队进行,由此中文系,音乐系和哲学系的三个课题将形成合力,推动教改,但我院也应意识到目前教改项目在数量上的不足,加以推进改进。此外,本学期学校向人文学院下设了“教学成果奖”,并以“新工科”、“思政”为关键词,助力教改。教材方面,按照“国家教材实施细则”,我院对教材的审批进行统筹规划,力求向高质量发展,加强意识形态板块,教材经费也同步提高到2万至5万元。
会议期间,老师们就“学生培养计划”、“SRTP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问题展开讨论,明确了学生转专业应以“择优录取”为原则,适当放松按比例录取的规则,且规划了今年人文学院争取做好国创项目的任务,要求重视培养方案指导性计划的课程大纲,强调了创新讲座有待提高和落实的问题。会议尾声,胡红副院长安排了本学期的科研活动,定于双周四下午开展,预计该活动将进行五至六次,主要围绕专题学习,如课程思政,探讨专业课程、一流课程建设等问题。
15时许,本次教学例会顺利结束。本次例会对后续学院教学任务进行了规划部署,为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思路,有效维护了后续工作的持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