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热搜榜】教改答辩出新意,人文发展添动能 ——记人文学院2019-2020学年教改答辩会
教改答辩出新意,人文发展添动能——记人文学院2019-2020学年教改答辩会
10月16日10:30,人文学院在X8210会议室举行了教改答辩会。本次教改答辩会的目的是为老师们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求进步,推动发展,以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本次答辩会由胡红副院长主持,蒋宁平教授、杨琴教授、吴德利教授等教改专家到场进行点评。王苑媛、张诗婷、肖平、杨自力、黄昕恺、段莉萍六位老师进行了教改课题答辩。
答辩会伊始,胡院长作为主持人,提出本次教改答辩的目的是使各位老师在交流中进步,提高人文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聚焦一流专业建设,响应国家要求,在后续发展中培育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参与答辩的老师就项目的研究思路、内容、方法、组织、预期成果及实践设想等方面进行陈述。陈述过后,专家老师们进行了即时点评。
传播系的张诗婷老师以挑战杯竞赛为切入点,意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她分析了部分挑战杯的获奖案例,发现现在很多学生无法跳出已有的理论框架和打破现有的思维模式。于是张老师从现有的问题中寻找课改思路,提出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竞赛与专业相结合的意识。而中文系的段莉萍老师则专注于理工科大学生古典诗词素养的提升,她认为人文老师的使命是为学生提供人文教育,尤其是在西南交大这样一所理工类大学。诗词可以很好的展现西南交大理工科学子的人文风采,她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如QQ空间和微博等开展第二课堂学习诗词的活动,引发了广泛关注。
此外,中文系的王苑媛老师、哲学所的肖平老师、传播系的黄昕恺老师以及音乐系的杨自力老师也都对教改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例如王苑媛老师的申请项目“电影史中的铁道文化研究与教育传播应用”,将西南交大的独特的文化与人文知识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做到了在继承中发展,在传统中创新。《周易》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启发我们要在改变中寻找新的发展点,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教育。而杨自力老师的课题是音乐类美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他根据现有情况和国家要求提出课程构想,目的是解决目前音乐专业的教学问题。
答辩会最后,胡院长对各位老师的到来表示了感谢,对他们为了交大学生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坚持表示由衷的敬佩。她表示本次教改答辩会达到了预期效果、成果丰富,为学院下一步教改的统筹规划提供了基础。
12:10,本次答辩结束,各位老师在午饭后对本次教改的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商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