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经济管理学院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索玛薇语”
深入山区调查特殊困难儿童、凉山州旅游发展情况以及彝族文化的传播
2019年7月12日,材料工程学院三下乡“远行者”团队5个人到达凉山州玛薇社工发展中心昭觉县日哈乡工作点,开启了为期八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凉山州玛薇社工发展中心(前身: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是在关心凉山发展的国内外彝族知名人士的倡议下,由社会各界热心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事业的人士共同发起成立的,也是凉山本土第一家专门从事慈善事业的少数民族民间组织。该中心以推动凉山彝族妇女儿童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受毒品、艾滋病和贫困影响的妇女儿童为主要工作对象,依靠申请国内外各种机构、团体和个人的慈善捐助项目,筹措合法资金。在乡村社区建立妇女儿童救助工作网络,开展以能力建设和权益保护为目标的公益活动。该中心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调查研究凉山彝族妇女儿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社会文化特点的妇女儿童发展策略和途径;加强与国内外相关学术团体和慈善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接受社会各方面的慈善救助资金,广泛开展切实可行的妇女儿童发展项目和各种救助计划。
在了解了凉山州玛薇社工发展中心之后,该小组和机构负责人取得了联系,加入了玛薇社工发展中心团体,协助他们在昭觉县日哈乡的工作开展。此行最主要的目的是寻找凉山州昭觉县贫困山区7至10岁特殊困难儿童(即孤儿、单亲抚养儿童以及父母没有能力尽抚养义务的孩子),帮助他们前往凉山州玛薇社工组织的爱心班就学。在这期间,该小组走访了昭觉县7个片区,从昭觉县周边的彝族村落到人迹罕至的高山彝乡,随带队负责人一路走一路找,力求不落下片区内任何一个需要帮助的特殊困难儿童。由于语言上的差异,队伍当中很多汉族成员与当地彝民沟通起来很困难,于是大家一起做了讨论分工,由队伍中2名彝族同学负责与彝族村民交流,剩下三人负责记录并整理资料。
截至7月18号,“远行者”团队与其他来自上海、广东、河南、甘肃、加拿大的20余名志愿者共同寻找到了29名特殊困难儿童。经过大家的综合意见,在和凉山州玛薇社工发展中心日哈工作点负责人共同商讨之后,我们一致通过给予这29名孩子帮助,让他们进入爱心班学习。
除了寻找特殊困难儿童,帮助他们入学这项工作之外。走访过程中,小组成员也留意初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升学的彝乡青年,向他们介绍佛山市慈善会和广东省慈善基金会联合凉山州玛薇社工发展中心开展的技工培训项目。通过培训凉山彝族乡村有意愿外出务工的青年,来帮助他们掌握专业技能,在城市获得长期稳定合法就业机会,增加他们的家庭收入,从而助力凉山精准扶贫。
7月18号下午,小组结束了昭觉日哈的工作,离开昭觉县之后,出发前往了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西昌市。
稍作休整之后,7月19日,来到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在博物馆里看到了历史悠久的古彝文,参观了彝族传统木制房屋构建、彝族特色漆器和银制器具,也看到了神秘而古老的彝族毕摩文化……这次的博物馆之旅让小组了解了彝族文化发展的历史沿革,同时也让成员们感叹于彝文化的丰富多彩。结合之前的彝乡调研经历,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彝族,也得以真切地感受到彝族文化发展传播所面临的困境。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四个自信”战略思想,深感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建立文化自信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中华民族五十六支分流之一的彝族亟待在本族民众心目中建立起强大的文化自信。同时也应该多角度全方位思考,打造出一条彝族文化继承发展的新道路,不让其璀璨的文明成果消失于现代化城镇建设当中。
7月20日,“远行者”团队前往西昌市庐山旅游风景区和邛海旅游风景区参观并考察了旅游风景区的建设状况。看到了庐山高山仰止的奇特山林景色,亲身感受到了庐山猴子的野性,也了解了山上寺庙的建设情况。之后转道庐山脚下的邛海风景区,感叹于风景区内山林湖泊交相辉映的景观。旅游资源的开发向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从这次的旅游风景区参观当中看到凉山州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是做得比较成功的。邛海湿地公园和庐山自然风景区在开发建设中最大程度地保持了自然和历史形成的原始面貌,在此基础上,当地政府又以市场发展为导向,有计划地对旅游资源进行利用,提高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推动旅游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7月21日,“远行者”团队圆满完成了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