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之疫情宣传教育和垃圾分类的宣传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我们与你同在。我坚信:希望就在前方,胜利必将属于我们!疫情过后,中华大地必将生机勃勃,中华儿女必将努力奋斗,创造辉煌!加油武汉,加油中国!环境,是生活之本,生存之根。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问题日益突出,垃圾分类刻不容缓。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的实践小队在队长宋亚东的带领下在2020年8月20日前往成都市武侯区金阳街道晋吉北路的中央花园进行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实践调查及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普及。此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是疫情防控的宣传以及调查村民对环保、垃圾分类重视的程度,其次是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本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主要针对的人群是社区居民,考虑到疫情虽然有所缓解,导致很多居民都放松了警惕,似乎将疫情抛之脑后,大规模聚集和不带口罩的现象越来越多,队长宋亚东针对这一情况,深入小区里,通过宣传单和海报的方式向居民宣传和普及疫情防控常识,加强居民的防控意识,及时了解疫情发展情况,做好自身防护措施,为早日战胜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实践队员在社区门口做防疫宣传
在此期间,我们发现了很多居民存在不规范佩戴口罩甚至不戴口罩的现象,这对于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是非常危险的,即使疫情的硝烟在我们这个城市已经过去,但是考虑到其他国家及地区依然形势严峻并且很大可能性存在卷土重来的情况,我们更应该时时关注疫情的进展,从自我做起,管理好自己并且督促身边的每一个人,坚守到最后,直到完全战胜疫情。中国精神流淌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它以众志成城彰显山河志,它以万众一心凝聚家国情。众擎易举,独木难支。正是每个中华儿女发出的光和热,汇聚成萤火的银河,照亮了疫情制造的黑暗。
实践队员为居民讲解疫情防控及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存储、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随着垃圾分类宣传力度的加大,中央花园周边小区的居民已有初步的垃圾分类意识。在公共场所随处可见各种样式垃圾桶。但是,在有些小区中依旧存在较多对垃圾分类熟视无睹、随意丢弃生活垃圾的现象,多处垃圾桶呈现脏乱差的现象,并且时常散发出一股恶臭。由此可见,有些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识并不了解而且没有引起重视,同时社区对环保垃圾分类这件事的宣传力度也有待加强。
此次实践调查让居民对于垃圾分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白了垃圾分类对于我们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近年来,国家大力宣传环保为的就是给人民一个舒适安逸干净的生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