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6月19日 10:37 星期四

基层团建

首页   >   基层团建   >   正文

【利兹】利兹学院“共抗疫情 · 我在行动” ——交大留欧学子海外疫情见闻分享会圆满结束

来源:团委   作者: 校团委青年发展办公室     日期:2020/05/06 00:00   点击数:  

4月25日晚七点三十分,利兹学院勤笃书社 2020年第一期活动“因病心相连,疫情面对面——西南交通大学留欧学子海外疫情见闻分享活动”成功在线上举办。此次活动由利兹学院勤笃书社承办,观众们的认真聆听和热情参与为此次活动增色不少,而现身说法的线上分享会模式也让同学们获益良多。

意大利作为最先爆发疫情的欧洲国家,其抗疫过程尤其值得我们回顾和思考。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2018级博士,在罗马第三大学学习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进行CSC博士联合培养项目的杨渝华同学和我们分享了她在意大利的所见,所闻,所感。她首先提到了意大利抗疫政策的执行过程,初期的不够重视,中期的朝令夕改到后期的雷厉风行,让我们看到了现代社会在遭遇未知病毒时或荒诞或温暖的种种。随后,杨渝华同学和大家分享了她在意大利感受到的中意在抗疫过程中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真挚友谊和意大利人民对中国的衷心感谢。意大利人们在居家隔离时播放《义勇军进行曲》,高喊“感谢中国”的视频剪辑更是令人为之动容。

来自西南交通大学利兹学院2017级本科,现就读于利兹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张华健同学的分享则比较“硬核”,他首先较为详尽地介绍了不同时间段英国政府和利兹大学校方对疫情的态度和政策转变。再从英国服务业占比较大的产业结构特点和抵触蒙面,缺乏忧患意识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化观念着手,指出英国在采取城市封锁和社交隔离措施时具备的实际困难。在随后的提问环节,他还就西方比较常见的“反智主义”思想解释了部分欧洲民众对科学界关于病毒起源问题的结论不信任的原因。

在利兹大学从事运输组织优化方向研究的在读博士生雷莉同学的切入点十分新颖,她对比分析了不同欧洲国家的感染人数,病亡人数和治愈人数,死亡率等数据,提出了她对于英国防疫政策的一些看法。她否认了“群体免疫”政策在人群不具备针对新冠肺炎的免疫抗体时的科学性,还指出在没有自下而上组织起来的的社区机构的制度下,不收治轻症,超市限流,不强制居家等较为缓和的措施也有其必要。最后,她分享了各界在抗击疫情时踊跃捐款,同舟共济的感人事迹以及自己居家隔离的实际体验。

山川异域,风月同光。尽管制度不尽相同,但我们可以发现在面对疫情时,各国都在交了学费后痛定思痛,审慎而又迅速地采取着措施来拯救生命。借用雷莉同学写作的一首小诗来做结:我们舍弃拥抱,换来更多人的生命和欢声笑语;待疫情散去,花开似锦,再赴相聚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