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互联网+”成就梦想,创新创业开辟未来——数学学院青年讲师团宣讲顺利开展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团中央、团省委和学校的部署安排,进一步发挥西南交通大学“青年讲师团”积极作用,校团委在近期积极策划、组织开展“共抗疫情·爱国力行”青年讲师团第三期线上宣讲系列活动。
3月19号晚上7:30,由数学学院团委承办的 “互联网+红旅赛道,点亮青春另一盏灯”青年讲师团线上宣讲活动在腾讯会议上顺利举行。本次宣讲由16级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汪宣霖同学主讲,主讲内容为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旨在帮助对本次比赛感兴趣的同学。
讲座分为三个板块:“想出来”,“做出来”和“说出来”。
第一个板块是“想出来”。“点子”是一个项目的灵魂所在,好的出发点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汪同学提醒道,一个好的项目要以社会价值为导向,具有实效性、创新性以及可持续性。事实上,高校项目孵化周期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这也要求我们同学们的项目团队最好跨专业、跨年级组队,避免其他专业方面知识带来的瓶颈。
第二个板块是“做出来”,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汪同学结合自己参与的项目“蚓”居-“四位一体”绿色蚯蚓养殖体系向大家分享她的经验。
关于商业计划书,一份逻辑清晰,观点鲜明,文字精炼,视觉美观的BP(即商业计划书)才能引起投资人老师关注。BP里面包含了分析行业背景和市场现状,如何做以及做的现状,财务预算与融资计划。项目的综合性之强,更加要求项目团队成员的多样性。
关于具体落地,汪同学在介绍时也是感触颇多。她所在项目的落实地点离校遥远,常常要两点奔波进行考察。但正是这份执着,认真推动着汪同学所在团队不断突破、不断完善、不断进步。
第三个板块是“讲出来”,也就是项目的答辩环节。自信是汪同学一直强调的部分。无论答辩时间有多长,都要脱稿答辩,这也是辩手本人对自己项目自信的体现。同时,她也鼓励同学们平时演讲答辩多与人眼神交流,这也是培养自身自信的好方法。
最后的交流阶段,同学们纷纷提出问题,汪同学也十分耐心细致地进行答疑。汪同学的宣讲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还有外校关注此项比赛的同学慕名前来聆听。
至此,本次青年讲师团宣讲取得预期效果,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