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6月19日 10:37 星期四

基层团建

首页   >   基层团建   >   正文

【公管】回望那些年,迎接无限的未来——记“交大·那些年—123年校园生活回望”专题讲座

来源:团委   作者: 校团委青年发展办公室     日期:2019/11/15 00:00   点击数:  

2019年11月13日上午10:00,“交大·那些年—123年校园生活回望”专题讲座于逸夫馆4104教室开展。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我校校史馆研究员崔啸晨老师,2019级辅导员石珮锦老师出席本次活动,我院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前来聆听。

讲座伊始,崔老师展示了过去123年中具有代表性的毕业照,从毕业照出发,回望走过的那些路,将这些历史记忆传承给新的一代,给同学们关于交大历史生活初步的观感。

在此之后是两个主体部分,分别是校史沿革和交大师道与校风、学风的形成。崔老师重点指出了交大18次搬迁、18次改名的历史征程,历时一百二十三年,从山海关建校到唐山选址,从湘潭、桂林、平越多次搬迁到暂留上海,从北京、天津、大同、兰州多地考量,从峨眉发展到最终定址成都。期间,尽管有战乱、政治诸多因素,交大从未停止办学,这也是“地僻尘嚣远,功深取用宏。万选良才聚,何忧大厦倾”的出处。

校史沿革讲解完毕后,崔老师对交大师道与校风、学风的形成进行详细地阐述:早期,交大以外籍教师为主,队伍年轻,思想开放,教学严谨,为后来纯正的学风打下坚实基础;后期,以“交大五老”罗忠忱、黄万里、伍镜湖、顾宜孙、黄寿恒为首的教师队伍在学校奋斗了半个多世纪,其言行是交大师道的集中体现,对学校精神和校风的形成影响巨大。

临近讲座结束,崔老师为同学们讲解校歌中所蕴含的前辈先人的拳拳之心和云霓之望。她认为面对崭新时代,新的问题亟待新的一代解决,新的挑战亟待新的一代迎接,培养“基础坚,事功崇”的科学素养势在必行,拥有“文轨车书郅大同 ”的情怀必不可少,同学们也更应去开拓“窥学术,贯西中”的国际视野,去追求“相期同造最高峰”的宏愿。

至此,本次“交大·那些年—123年校园生活回望”专题讲座圆满结束。此次校史的讲解加深了我院学生对学校历史的了解,深化了我院学生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希望同学们从交大历史中汲取力量,勇于面对无限的可能,迎接无限的未来!

记者:周雨嘉

摄影:曹颖

编辑:张卿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