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精准扶贫,用文化塑造新村落,努力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建筑与设计学院赴凉山州姐把哪打村彝族村落扶贫调研及文创产品开发实践活动顺利结束
7月5日至11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教育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实践,在实践中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按照团中央、团省市委、学校团委相关工作部署,建筑与设计学院赴凉山州姐把哪打村彝族村落扶贫调研及文创产品开发实践活动顺利开展。院党委副书记刘一杰,院团委书记孔翔榆,院团委副书记刘野携学院本科生组成的实践团队深入开展本次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团以凉山彝族自治州洒拉地坡乡姐把哪打村扶贫调研为基础,找准村落彝族文化特色,精准发力,深度挖掘,为提升村民生活品质而提出解决、美化、文创产品设计的方案。力求方案可以落地实施,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而奋斗。
实践团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洒拉地坡乡姐把哪打村调研时,村第一书记肖晗同志带领全团所有成员了解了姐把哪打村的基本情况,洒拉地坡乡姐把哪打村距县城39公里,全村总户数共490户1892人,全部为彝族。近年来,姐把哪打村在党中央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得到包括广东佛山等多方面的对口帮扶,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在接下来的调研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姐把哪打村近年来已经受到了多方的帮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也出现了特色缺失,亮点不足,村民归属感弱等较为突出的文化缺失现象和问题。调研团结合自身优势,锁定了基于提升生活品质需求进行该村文化特色的统一文化符号设计,村内特色玫瑰产业包装及网页形象设计方案,村内幼儿园墙面环境整体打造(墙绘图稿),结合彝族文化元素设计旅游文创产品的实践目标。
为了更好满足和服务本次扶贫实践工作,实践团对西昌市内相关历史遗迹、博物馆等地进行考察,进行信息材料的有效搜集。调研团调研了彝族社会形态演变、民族发展历史,彝族服饰、用具等传统工艺,深入彝族居民聚居地进行实地调研,了解西昌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学习凉山人民“中国精神”,以及调研现有彝族文化旅游产品的现状。
11日,调研团的实地调研环节全部结束,依照前期调研所总结的实践目标,对姐把哪打村文化特色的统一文化符号设计,村内特色玫瑰产业包装及网页形象设计方案,村内幼儿园墙面环境整体打造(墙绘图稿),结合彝族文化元素设计旅游文创产品方案进行完善,尽快将成果反馈给姐把哪打村,助力早日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