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人文思跃系列讲座六十一——社会网络、社会支持与健康:一个健康传播的分析框架
6月6日下午16:00,人文思跃系列讲座六十一在X4153进行。此次讲座主题为“社会网络、社会支持与健康:一个健康传播的分析框架”,由中国政法大学光明传播学院讲师,新闻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刘双庆担任主讲人,人文学院老师曹璞担任主持人,此外,来聆听这场讲座的还有我院传播专业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
在主持人向在座的听众介绍完主讲人的信息后,讲座正式开始。此次讲座分为三部分:健康传播与健康传播研究、社会网络与社会网络分析、社会网络分析与健康传播研究。在第一部分时,刘双庆就健康传播的产生时间、产生背景以及出现和发展的两个需要向同学们进行了简要讲解。随后他提到,学界迄今为止虽未对“健康传播”有一个很严谨的一致性定义,但在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中,健康传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他表明,相比于国外,,我国大陆健康传播研究最初由健康卫生领域的工作者主导,新闻传播学者随后才加入研究阵营。他特别提到,在2003年“非典”爆发之后,大陆健康传播研究显著增长,这对健康传播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在谈及健康传播研究时,他提到,近年来,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开展的健康传播研究吸引了较多学者的关注,提出了社会网络与心理健康、社会网络与疾病的扩散、社会网络与运动健身等相关研究议题。
紧接着,刘双庆就社会网络分析的定义以及社会网络分析的三个层次为同学们讲解了社会网络下的研究视角与方法。在讲解完社会网络分析中行动者、关系、网络三个层次后,刘双庆就其中不同类型的网络关系和社会网络分析中的概念和测量进行了说明,他提到,在不同的网络关系中应该应用不同的研究方法。随后,他以自己的研究:社会网络、社会支持与适应能力为例,说明了研究的理论贡献在于构建了“社会网络-社会支持-适应”理论模型,并考察了网络构成、网络密度等网络层面的结构对于社会支持和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在讲座的最后,刘双庆再一次指出传播学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健康传播在传播学领域的重要性。17:20分,讲座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