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6月19日 10:37 星期四

基层团建

首页   >   基层团建   >   正文

【人文院庆15周年】最好的时光·“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专访人文优秀毕业生姜润霄

来源:团委   作者: 校团委青年发展办公室     日期:2019/05/24 00:00   点击数: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我在交大人文学院度过的这几年,是最美好的时光。”姜润霄带着温文尔雅的微笑,侃侃而谈。

他是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8届毕业生,曾任人文学院学生会主席、学生会辩论队队长、汉语言二班团支部书记。毕业后被美国西海岸最古老的世界顶尖私立高校——南加州大学录取,目前在其排名全美第二的Price公共政策学院攻读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联合创办了“万麟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并担任文化总监。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2014-2016学年“三好学生”、2015年度“优秀共青团干部”、APEC未来之声“西南赛区25强”、2016年度“优秀共青团员”、19届“乐言杯”辩论赛冠军等奖项,获得“工商银行奖学金”,四次二等综合奖学金、一次一等综合奖学金,专业课、雅思、托福、GRE高分通过……这堪称“完美”的简历并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成长和积累的过程。

当谈到自己获得的学习成就时,姜润霄笑着谈到,自己小学、初中、高中都在最好的学校,所以上了大学的他也不肯松懈,而是暗暗下定决心,要坚持学习,不能让自己的光阴被虚度。图书馆、自习室是课余生活的必去之处,就连走路的时光都不曾浪费,要么背英语单词,要么读古诗。忙碌的学习生活于他而言变成了挑战自己、提升能力的“竞技场”。

他印象最深的便是自己大三同时准备答辩和雅思考试的经历,那三天对当时的他而言好似“不堪重负”一般。早上五点便起床准备答辩的事情,忙完之后匆匆上高铁去重庆看自己的考场,然后又赶回来准备考试复习,三天睡眠时间不超过5个小时的他,每天都在超负荷的运转之中。

但现在的他回忆起来,只剩淡定从容:“有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忙碌才说明我在走上坡路,空虚寂寞才是大学里我最害怕的敌人。”耕耘辛勤,必有收获。他的行动也确如他的名字一般,业精于勤,乃润之罢了。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姜润霄不仅在学习上遥遥领先,课余生活中的学生工作更是做的十分出色。人文学院学生会主席、学生会辩论队队长、2014级汉语言文学二班团支部书记,这些标签不仅是他能力超群的证明,更是他出众责任心的体现。对他而言,一旦下决心要做的事情,一旦是自己职位上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就必须做好。

担任主席期间,学生会主席组织的迎新晚会涉及的工作很多、任务很重、时间很紧,统筹协调十分不易。为此,他带领人文学院学生会的干事们通宵讨论,专门制定了整个晚会的筹备时间表,并且分别制作了前期宣传品设计制作方案、新媒体推送方案、舞台布置方案、晚会流程方案、舞台灯光方案、晚会当天总体方案、工作人员分工表、应急预案以及活动预算表等等。不仅如此,他更是和学生干部们在迎新晚会开始之前演练三次,每一个小细节都不放过,可谓是心细如发。

与此同时,他在担任辩论队队长的时候,经常通宵和队员一起讨论辩题。有一次赛季开始之前,他和自己的队员做着充分的准备工作,基本上是每天晚上八点进八教开始讨论,一直讨论到第二天凌晨六点。提起当时的时光,姜润霄的嘴角是掩饰不住的笑意:“我和队员们凌晨六点从八教出来,准备回寝室休息,路上看到有人在学校里面晨跑,我们就互相开玩笑:我们辩论队旧的一天还没有结束,别人新的一天已经开始了。”

但即使学生工作是多么的辛苦,他依旧云淡风轻地看待那段时光:“熬夜的日子的确看似痛苦,但现在看来,当时的一次次痛苦都磨练了我们的心智,提升了我们的综合能力,是值得的。正如我经常说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不做罢了,做便要一鸣惊人。”

除却青春共追忆,夏阳未改少年梦

对身处大洋彼岸的姜润霄来说,最遗憾的便是无法和交大的学子共同分享院庆的喜悦。回忆起往昔时光,他充满着感慨和眷恋:“人文学院昂扬向上的风貌会在每一位同学的内心燃起对未来的渴望。”

对他来说,人文学院在交大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由于独具优势的专业设置,这里是最富有本土情怀、最具有历史眼光、最具有生活情调的学院,是交大最自由、最浪漫的地方。而他身处其中,在这样一所学院就读,最大的收获便是拜倒在大方之家的门下,磨练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情商,成为了一个既具有本土情怀、又具有国际视野的全面发展的人。

他提到,自己现如今所有的成绩,无论是出国留学也好,担任公司的文化总监也好,都和人文学院的培养息息相关。人文学院的老师教会他“运伟大之思者,行伟大之路途。”;同窗的伙伴让他明白,纵然身处异乡,身边依旧有着鼓励支持自己的人。而无论自己现在身处何方,初心永不会变,交大带给他所有的记忆,都是他青春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除却青春共追忆,夏阳未改少年梦。

“希望交大和人文学院永远年轻,遇见你们,是我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