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文”以载道】让“边缘”不再边缘——记第二十三次人文思跃系列讲座
未到正式开讲时间,X8210会议室内便充满学问探讨之声。思想的火花你来我往、相互碰撞,仿佛在为即将召开的讲座竭力预热。上午10时整,第二十三次人文思跃系列讲座如期进行。本次讲座以“牛津大学图书馆藏瑶族文献S3451之‘关告科’与‘开解科’”为主题,由云南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郭武作主讲人,人文学院副院长沈如泉、哲学与历史研究所肖平教授及人文学院学生参加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郭武教授分享了他与瑶族文献的深厚渊源:他于2010年3-9月在牛津大学访问期间偶然发现了1000余册瑶族手抄文献,并阅读了其中牛津大学拥有版权的300余册。经过初步考察,他认为这些手稿的抄写时间主要为清代及民国时期,流传地区主要为中国的云南、广西地区以及东南亚的越南等国,其中260余册抄本多与道教有关。随后,郭武教授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拟以1000余册经卷中的S3451号文本为例,对其中的“关告科”与“开解科”两节仪式进行介绍,并将它们与汉地道教的科仪文本进行比较。同时,他也表示:“关于瑶族的文化仪式话题比较边缘,大家可能会有理解障碍,我会尽我所能,以简明清晰的方式阐述我对这个话题的理解”。 一段体贴又详尽的开场白后,郭武教授首先介绍了藏书发现地——牛津大学BODLEIAN图书馆的瑶族文献概况——在260余册与道教有关的藏书中,科仪、法术类文本占多数。随后,他简单介绍了瑶族概况以及世界上有关其宗教信仰的研究状况,并与在场听众交流相关看法。现场气氛活跃放松,讨论几度十分热烈。之后,郭武教授简要介绍了S3451号文本的基本情况。他列举了相关著名学者对S3451号文本的研究著作,并从书名、文本出现的时间和地点、文本的基本格式这三个角度对S3451作了一番全新解构。紧接着,他着重就S3451号文本中“入道”仪式的大致过程与大家进行详细分享。在这个环节,听众经由他口了解到了“关告科”、“启师科”与“开解科”的区别。所谓“关告科”,即启奏并延请各方神灵仙真降临法坛,希望他们为入道弟子的披簪受戒仪式作“证盟”;“启师科”则是“法师在各方神灵的证盟下为入道弟子举行一系列宗教仪式,引领弟子进入道门”;“开解科”,即传戒仪式结束后,对前来参加“证盟”的各方神灵表达谢意,并乞求神灵仙真原谅整套仪式的失礼之处。随后,他还解释了“度戒”与“挂灯”这两种瑶族仪式,在场听众脸上不时露出恍然大悟之色。汉地的道教元素也是郭武教授分享的一个重点,他从“皈依‘大道’或‘三清’”、“入道程式”、“‘谢恩’与‘散坛’”三个角度阐述了瑶族与汉族的文化仪式之别。讲座的最后,郭武教授表示希望这次粗浅的讨论能够引发大家关注汉地道教在少数民族中的影响,以及对于少数民族道教之经典文本进行研究的兴趣。 讨论环节,郭武教授与在场观众就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的关系作了深入讨论。大家一致得出同样结论:在田野调查之外,文献研究的重要性也决不可被忽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