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解码交通” 绘新篇,交大学子探发展——人文学院赴德阳市金山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为探索解决农村出行与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人文学院智慧赋能金山乡村路主题实践队深入德阳市金山镇,开展为期七天的社会实践调研,以青春智慧助力乡村交通物流升级。

(实践队合影)
实践队聚焦当地交通现状,发现金山镇专线公交呈现 “灵活中藏短板”的特点:8班车循环的定时制度下,早高峰25分钟一班、下午30分钟一班,东门口为核心站点,虽站点数量有限,但“随挥随停”模式与3.5元亲民票价,为村民提供了便利。不过当地司机透露,专线班次已从每日50班降至30班,运营压力渐显。
与之形成对比的罗江802路,展现了乡村智慧交通的雏形:空调车厢配备20个座椅,搭载扫码、乘车码、纸币三位一体收费系统,熟客为主的乘车群体对票价了如指掌,非固定站点协商停车机制更是便利了赶集、就医等出行需求。但出租车市场遇冷,罗江区至金山镇的拼车路线因客流不足已基本取消,暴露出短途交通供给的缺口。

(实践队实地跟车调研)
在物流领域,实践队走访的6家快递网点勾勒出多元生态:韵达、中通、申通日均处理量超900件,圆通驿站800件,极兔两家网点合计800件。服务模式差异显著:顺丰坚持全送货上门,日均约200名取件人鲜少自取;中通则在总部要求下设立快递柜,支持扫码取件;而极兔、圆通等多数网点仍依赖 “报取件码自取” 模式。值得注意的是,“金山镇电商快递服务中心” 实则以电商运营为主,物流功能待激活。同时,当地农产品电商处于起步阶段,包装不规范、配送时效波动等问题导致流通损耗率偏高。
针对占镇内人口20%的老年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实践队专项开展“智慧助老”行动,设计《金山镇老年版智慧出行流程图》,以图文简化形式拆解公交扫码、线上购药等操作,并开展现场教学,为老人顺畅出行保驾护航。

(实践队设计《老年版智慧出行操作手册》)

(实践队分发手册,现场教学)
此次实践是交大学子以专业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队员们用脚步丈量民生需求,以调研成果助力金山镇交通物流优化,让青春力量在乡村发展的沃土中绽放光彩,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
一审一校:周桎宏
二审二校:朱思颖
三审三校:刘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