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6月19日 10:37 星期四

学生组织

首页   >   学生组织   >   正文

【信息】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智能基座沙龙活动顺利开展

来源: 团委   作者: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日期:2025/11/10 17:33   点击数:  

为帮助在校学子搭建前沿技术认知框架,打通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的衔接通道,西南交通大学智能基座社团于11月6日精心策划并举办智能基座沙龙活动。本次活动特邀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李阳副教授,以《基于昇腾 NPU 的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案例》为主题开展深度分享,100余名同学现场参与,共探技术融合创新之道。

分享伊始,李阳老师结合自身多年工程实践经验,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切入核心技术。他通过一组对比鲜明的成像资料,清晰揭示了合成孔径雷达(SAR)的独特技术优势。“与依赖光照条件的光学成像不同,SAR 通过发射微波信号并接收回波完成成像,即便在暴雨、浓雾、黑夜等复杂环境下,依然能精准捕捉地面目标轮廓、地形起伏及细微变化。”李阳老师的讲解,让同学们快速建立起对 SAR 技术的基础认知,理解其在特殊场景下的不可替代性。

在阐明 SAR 技术核心价值后,李阳老师顺势引出其落地应用中的关键瓶颈 —— 超高算力需求。他进一步拆解:“SAR 成像涉及海量微波信号的采集、处理与重构,单帧高分辨率图像的处理就需完成数十亿次运算,传统 CPU 或通用 GPU 难以满足实时性处理要求,这成为制约 SAR 技术广泛应用的核心难题。” 这一痛点分析,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技术落地的现实挑战,也为后续解决方案的引出做好铺垫。

针对这一核心难题,李阳老师聚焦昇腾 NPU 的技术优势展开解读。他介绍,昇腾 NPU 作为专为 AI 与高性能计算设计的专用芯片,其架构中的矩阵运算单元可针对性提升信号处理效率,恰好能破解 SAR 成像的算力瓶颈,成为二者协同创新的关键契合点。为让同学们直观理解技术落地过程,李阳以 Atlas 200 DK 开发板为具体案例,结合现场展示的硬件系统图,层层拆解从硬件部署到算力调度的完整流程:从板卡核心组件构成、接口功能详解,到与软件无线电系统的联动逻辑,再到 “微波信号采集-昇腾 NPU 实时处理-成像结果输出” 的闭环实现路径,每一个技术细节都讲解得清晰透彻,帮助同学们搭建起 “技术原理-硬件支撑-流程落地” 的完整认知链条。

分享尾声,李阳副教授将视野拓展至跨界融合领域,通过多个实际应用案例,展现了 SAR 技术与 AI 结合在地质勘探、交通监测等领域的广阔前景。这些跨界创新案例打破了同学们对单一技术领域的认知局限,进一步激发了大家探索技术融合的创新思维。

本次智能基座沙龙活动,精准契合了交大学子对前沿技术的认知需求与实践探索渴望,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收获了新知识,还了解到了竞赛算法优化等极具实用性的信息。未来,西南交通大学智能基座社团将持续聚焦鲲鹏、昇腾、华为云等领域,邀请行业专家、优秀学长学姐开展主题沙龙、技术培训、实践等活动,为同学们搭建起接触前沿、交流学习、实践成长的平台。

初审:张馨月

复审:甘升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