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赴实践 实干写答卷 | 学校“交通强国 青年实干”博士团队赴钦州开展联合调研实践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交通强国”战略和《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纲要》部署,推动高层次青年人才在国家重大战略中砥砺品格、增长才干,2025年7月22日至25日,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刘俚宁、机械工程学院赖飞、经济管理学院宿天睿三位博士研究生,作为“交通强国 青年实干”专项计划首批成员,赴广西钦州市参加“交通学子平陆运河青春实践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联合全国八所“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高校共30余名本硕博学生代表,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与平陆运河建设,深入开展实地调研与专题交流。在为期四天的行程中,调研团队先后走访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海事局海上指挥中心、龙门大桥及平陆运河青年枢纽项目等重点区域。团队成员通过现场观摩、项目介绍、座谈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钦州如何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三线合一”的枢纽定位,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与区域物流网络。
在7月23日于钦州市交通运输局举行的座谈会上,我校学生刘俚宁作为实践团代表发言。他谈到:“西南交通大学作为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长期服务于国家交通运输主战场,特别是在高速铁路、智慧交通、多式联运与交通规划等方向积累了丰富成果。此次参与‘交通学子平陆运河青春实践行’,我们有机会走进交通强国建设的前沿场域,深入了解港口枢纽的运作机制与系统协同,也更坚定了我们将专业知识用于服务国家、服务行业的信心与决心。”
在调研过程中,我校三位博士研究生立足自身学科背景,在一线观察中凝聚思考,激发了对国家工程与本专业交汇融合的新认知。
赖飞围绕港口能源系统与交通设施智能运维提出感悟,“钦州港的自动化码头建设让我印象深刻,不仅体现在智能调度、无人运输系统的精准高效上,更在于其绿色能源的引入与能效管理体系的优化设计。港口不再是单一的交通节点,更是能源调度、数据控制与环境友好型技术融合的复合体。这种交通与能源融合的新趋势,也为我今后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鲜活的方向。”
宿天睿则结合自身研究方向,深入关注钦州产业组织与物流经济联动机制,“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所体现的‘两国双园’协同发展机制,在规划、招商、物流配套与制度保障方面构建起完整链条,极具参考价值。对于我们研究区域经济与港口经济互动关系来说,这是一套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模式,帮助我们在理论层面与实践路径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三位博士研究生目前均参与学校“交通强国 青年实干”专项计划,长期在基层一线挂职锻炼,深入地方交通、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推进项目对接与政策研究。此次调研所获取的前沿理念、系统经验与枢纽治理思路,为他们在地方工作中拓展视野、提升站位、优化方案提供了宝贵启示,真正实现了调研与挂职“双向促进、互为赋能”。
面向未来,西南交通大学将持续完善“交通强国 青年实干”人才培养体系,畅通青年科研服务国家发展的路径,引导更多学子投身基层、扎根一线,在重大工程中锤炼本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书写交大青年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