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4月19日 22:04 星期五

基层团建

首页  > 基层团建

“仰皇风而悦化”:三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丝绸之路

来源:人文记者团  作者:文稿:宋柏 图片:张子晨 编辑:杨顺     日期:2019/6/27 22:11:43   点击数:4312  

“仰皇风而悦化”:三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丝绸之路

       6月26日14时30分,由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办的人文思跃系列讲座第六十五讲在X8210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美国肯恩大学历史系终生教授孔旭荣为同学们讲解三世纪中外文学交流这一主题。

    讲座伊始,孔旭荣教授首先阐明本次讲座的思想渊源。“事实上,‘仰皇风而悦化’同名文章我在前几年已经发表过。”孔旭荣教授如是说。“但我希望可以通过这次面对面的讲座,使同学们了解到书中并未提及的思想,对三世纪中外文化交流产生一个基本的认识,更重要的是给同学们未来的研究提供一个可借鉴的研究角度与研究方式。”由此,孔旭荣教授结合三世纪中外相关文学著作,通过与众不同的视角,与同学们一起探讨了三世纪中外文学交流这一主题。

    首先,孔旭荣教授通过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关于河南及陕西的报告》中对于从洛阳到撒马尔罕的一条古老商路的描述向同学们讲述了“丝绸之路”这一概念的提出。她认为,“丝绸之路”最早特指汉代时期,其中心课题是丝绸及各种商品,因此,她将研究对象创新性的选定在咏物赋中提及过的商品上,从三世纪有关葡萄、迷迭香等商品的记载中入手,并对资料进行系统化整理,最终得出三世纪即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文化、文字、政治、历史等方面的中外交流中出现了空前繁盛的局面这一结论。

   “汉代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可谓是中华文化的缔造者。”孔旭荣教授由衷的感叹道。她表示,汉代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字典词条的概念的出现与文化日趋自我完善的现象,使得文化的交流性与传承性大大加强;此外,政治上天下归附与战乱并行也使得中外文化在不断的碰撞中实现交融。“三世纪吟咏外来事物的咏物赋急剧增多,这些吟咏外来事物的辞赋不仅见证了第一次全球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更纪录了三世纪精英对外来文化的接受态度。”孔旭荣教授说。

    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孔旭荣教授首先解释了选择咏物赋为研究对象的缘由。她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化可以独立发展,各文化只有在相互交流与碰撞中才会呈现出向前发展的状态。在她收集三世纪各项文学资料时发现三世纪吟咏外来事物的咏物赋急剧增多,与其他世纪相比更是呈现出井喷的状态,因此,她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一现象,由此进行深入挖掘与研究。随后,孔旭荣教授又回答了同学们对于丝绸之路中有关宫廷关系的疑问。她表示,她将她对咏物赋的研究分为了世俗、宫廷与神圣三部分,而以迷迭香、猕猴为代表的物象就集中体现了宫廷关系这一研究点。“遗憾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流传下来的咏物赋破坏较为严重,后人增添较多,因此,现有的可研究材料并不尽如人意。”孔旭荣教授惋惜的说道。

    在讲座的最后,孔旭荣教授提出了她对同学们的希望,她认为同学们在学术研究中要开拓视野,不拘泥于已有的研究角度。此外,她也希望她的研究可以让西方学生更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16时30分,本次讲座顺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