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3月29日 17:40 星期五

基层团建

首页  > 基层团建

【外院】青衿之志,履方致远——访外国语学院2020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一等奖获得者黄婉仪

来源:外国语学院  作者:谢涛     日期:2021/1/8 19:20:18   点击数:3195  

黄婉仪,外国语学院2019级英语系本科生,2019-2020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曾获2020“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国家级一等奖(排名第一)、省级一等奖、校级特等奖,2020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B类二等奖,2020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校级一等奖,2019年游泳个人挑战赛校级二等奖;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646分、四级考试637分;曾获2019年“校级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韬光逐薮,含章未曜

谈及获奖感受,她用四个字来总结:累,但值得。“外研杯的赛制确实挺磨人的,但比赛并非繁重的负担;相反,我们应该把每一场比赛都看作一次最好的、最高质量的训练。”

她的导师徐晓燕老师反复强调要“以赛促学”,她自己更是把比赛当作从量变到质变的绝佳契机。平时的辛苦备赛积淀英语学习的“量变”,考试时的压力与爆发力就促进了“质的飞跃”。

能够在“国才杯”全国大赛里斩获一等奖的佳绩,她表示:这既离不开赛前自己的刻苦练习,更离不开良师益友的悉心培养。在大一下学期,她参加了竞赛写作的选修课;漫长的假期里,她坚持每天精读一篇新闻,每周和同学讨论定题新闻热点,每两周完成一篇作文,一周写作,一周修改,并提交到i-write写作系统里,仔细查看评价与分析。赛前,徐晓燕老师和张举燕老师分别对她们进行了议论文和记叙文的培训指导。黄婉仪对这两位老师深怀感激,“这份成绩的背后是持之以恒的积累和师友的悉心指导”。



厚积薄发,跬步千里

对于英语学习,黄婉仪认为: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高质量的输入,也就是积累足够多且足够好的语料。语言需要大量的整体输入,而不是只着眼于零碎的单词记忆。这些材料可以是英语课本,可以是China Daily、英文巴士等微信公众号,也可以是英文原著小说。或者更具有针对性地阅读各种英语考试的范文,如四六级、雅思托福GRE等等。

对于英语写作,她提出“写作者要善于进行话题转化”这一观点,即:将自己不擅长的题目进行转化,继而将话题引入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写作是一个主观性较强的课题,我们要让阅卷老师看到我们思想的闪光点,而不是被题目牵着鼻子走,感到束手无策。”在此次大赛中就有“选择《西游记》师徒中的一名角色,以第一人称写一个故事”的题目,黄婉仪选择了不起眼的沙僧为主角,创作了一个寻找真我而不得的悲剧形象,巧妙破题,最终也大获成功。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在同学和老师眼里,她是一个时而沉稳时而活泼的姑娘。

在日常生活当中,她劳逸结合,积极响应毛主席“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号召,兼顾文化素养和身体素质的提升。用语言学的专业知识武装头脑,用游泳长跑等体育活动锻炼体魄。正是这样“文武双修”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造就了她“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性格。

黄婉仪特别喜欢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她也喜欢《追风筝的人》里面的阿米尔,“我喜欢阿米尔的自省性,敬佩阿米尔从未停止的自我忏悔”。

像阿米尔一样,黄婉仪也有着自己的追求。“语言并不像《圣经》中巴别塔的寓言故事里说的那样,是导致人们产生隔阂、心意不能相通的元凶;相反,语言应成为我们了解祖国、认识世界的桥梁。”因此,黄婉仪认为:作为学习外国语言文学的学生,我们不应该将自己局限在“语言学习”里,而应高举交大“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精神火炬,当代学子要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家国情怀,透过语言的窗户看世界,才会有不竭的精神动力披荆斩棘。



固基修道,履方致远

对于处于英语学习的瓶颈期的学习者,黄婉仪给出了诚挚的建议。她认为:遭遇瓶颈,就如同因到达高原而产生的高原反应一般,表面上我们在英语学习上受阻而趋于停滞,但这其实是积蓄力量继续登顶的过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面对瓶颈期,我们不应该怀疑自己,而是要坚持刻苦学习,不断积淀的量变达到一个临界点自然会有质的飞跃。

谈及未来规划,黄婉仪计划:在短期内,通过认真学习实现考研的目标。在进入研究性学习之后,她将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继续深造,“或者,我也有尝试担任一名英语教师的想法。”

黄婉仪坚定地选择了语言学习。她断言:“语言学习将会贯穿我的一生,活到老,也学到老”。

青衿之志,履方致远。追梦路上,黄婉仪的坚定果敢值得所有人学习,也鼓舞着我们笃心定志、奋发向上地学习和生活。

 

文字记者:谢涛

审稿老师:王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