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 鄢艺)
作为一档文化类的研究生精品活动,“镜湖半月谈”一直在努力彰显文化魅力,传播文化价值。
本期文化沙龙邀请到了来自美国、越南的留学生,以及自国外留学归来的同学。在温馨、轻松的环境中,国内外嘉宾一起探讨留学成因,品味留学史话,笑谈留学轶事。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带来的思维碰撞更是将本次沙龙推向高潮,思辨的亮点频频闪现。
漫谈留学史话、文化特刊再现留学画卷
作为文化沙龙同名的特色刊物,《镜湖半月谈》大体展示了我国的留学历史。
“九州生气恃风雷”,炮火送来西方“长技”的同时也推动着当时的中国开眼看世界。时势造就了留学之父容闳,他和第一批赴美的幼童开启了留学的历史的元年。
后有“孤矢男儿志四方”,赴欧留学探新知,舍生忘死报祖国。又有庚子赔款带来的留美高潮;亡国警钟鸣响,国人留日留法救亡图存蓄革命火种;留苏热潮,再促国内革命,喜迎红旗飘扬。而今,许多中国学子走出国门,发愤图强,为人生也为担当。
探讨留学、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关于留学,在场的绝大多数嘉宾和观众认为这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着自己的价值观念,人的一生当是奋斗的一生,选择留学实际上是选择一条通向目标的道路。
出国可以充实自己,见一见不同的社会,体验不同的文明,可以使得自己更加包容。从专业上讲,有的领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学术前沿,提升专业技能。开阔眼界,博采众长总是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当然,留学当自强。如果一代充满梦想、满怀抱负、历经磨难的留学生,到头来,变成安于温饱、甘于平庸、无所作为之辈的话,那将是留学生个人乃至整个留学事业的最大悲剧。
文化冲突、关键在于包容
在场信仰伊斯兰教的孟加拉和巴基斯坦国籍的朋友们表示,大家应该用一颗包容的心来对待诸如宗教等文化差异。
笔者认为,互相尊重不同文化,从而可以取长补短,发展本民族的文化。这是正确的态度。佛教文化起源于印度,昌盛于华夏,扬名于四海;中国文化传入韩日,这些都是对包容最好的诠释。中国文化主张“和而不同”,相对更有包容性,这是中国文化的长处。
此外,有嘉宾认为“文化趋同”,当今世界通讯发达,思想文化的传播途径多速度快,不同的意识形态与文化交织,相互影响。
美国籍嘉宾Eric讲述了自己遭遇的文化冲突。在不知道“绿帽子”含义前,Eric喜欢戴着绿帽子,但是当有一天他知道什么是“绿帽子”后,便改戴黑帽子了。
嘉宾表示,随着这种文化传播与影响的不断深入,不同人类文化之间将趋于融合。
看中外大学差异,思现今教育体制
对于教育,国内外在体制以及评价体系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关于大学排名,有同学认为,中国的大学并不比美国等国家的差,有时只是评判标准的不同造成的;也有观点认为目前国内大学比不上国外许多大学是体制的原因。国内目前的大学教育缺乏学术自由,过于行政化,而在西方大学,普遍采用的是教授治学的方式,大学相对自主,学术相对自由,因而能够更好地发展。
当前,国内南方科技大学的成立就是一次很好的实践,朱清时院士的团队敢于碰触黄线进行试验,争取大学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核心权利,已向国人昭示着新的希望。相信通过不断的改革,我国的大学定能缩小与国外知名大学之间的差距,开出朵朵奇葩。
结语
我们的国家正大步走向世界,“和”的理念在东西文化、思想、科学技术的沟壑上架起了一座又一座桥梁。出国留学,不仅可以增长个人见识,开阔胸怀,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得中国成为一个更加开放的国家。如此,留学也成为了不断交换和吸纳全世界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成果的途径。
正如胡适所言,留学之目的在于植才异国,输入文明,为自己的国家创造新文明。
(校研会 网络宣传部 张刘正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