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一个月,2011年第十一届土木科技月之第11届结构设计竞赛已进入尾声。整个结构设计竞赛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奔波于犀浦与峨眉两校区,他们积极投入参与到整个结构竞赛。他们,就是来自我校峨眉校区的“兄弟姐妹”们。
我们重在参与
记者了解到,本届结构设计竞赛峨眉校区有70余组共200多人报名参与。在经过峨眉校区建筑与结构设计协会的初选后,其中20余组参赛队脱颖而出来到犀浦,角逐荣誉。20多组参赛队所选赛题涉及隧道、高层、桥梁等的多个方向。此外,多组参赛队是跨专业的组合,对此,峨眉校区建筑与结构设计协会会长顾越表示:“跨专业组合是很不错的,不仅能取各专业所长,而且能促进大家的广泛交流。对于学土木的同学来说,沟通是很重要的。”在今天桥梁承重组的决赛间歇,记者采访了一位来自峨眉校区的大一同学,在被问及如何看待自己的“处女秀”时,她说:“我才大一,重在参与嘛!”
我们还有不足
在几天前进行的隧道工程设计的比赛中,一组选手的加载并不成功;在昨天进行的高层动载组的比赛中,选手们的作品惊险过关;在今天的桥梁承重组的比赛中,一些选手们的模型只完成了一级加载甚至加载失败。谈及此问题时,峨眉校区领队顾越表示:“这次结构竞赛,我们存在许多的不足。首先,许多大三同学忙于考研、保研,无暇关注比赛;低年级的同学知识储备不足,整个团队良性竞争也做得不太好。此外,比赛过程中一些队员读题不细,违反了比赛的细则,也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未来,要做的还有很多
此次结构设计竞赛中存在的问题让峨眉校区的选手们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思考。“此次结构竞赛,我们并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精品出现,这算是一次警钟吧。今后,不管是协会内还是协会外,我们一定会加大专业知识的普及,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顾越如是说。
比赛虽已结束,但是同学们上下求索的精神会始终传承。正如一位峨眉的参赛者信心十足地表示:“明年,我还会‘卷土重来’”。
记者:刘轩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