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素质网

【机械】张志鹏:谢谢,交大 再见,交大

2012/5/31 0:00:00 5691次浏览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美好而艰辛的大学生活犹如漏斗中的沙石已悄然流进昨日。此时站在漫漫求学道路终点站的我们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昔日的点点滴滴,零零总总,跃然而起,历历在目。此时面对着可爱的同学,面对着美丽的校园,我们心中虽有千言万语,却只字难出,漫漫求索,细细寻思。

张志鹏,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12届省级优秀毕业生,3年前以优异的成绩保送至本校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他不仅是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同时还是名工作出色的班长,一名出色的学生会干部。善交际,好合作,喜研究,不论何时,他始终追逐着自己的目标:量吾所能,展吾所技,善吾所长,感恩回报,共赢成长。

善社交,好写作,丰富阅历

也许是家在河北的原因,挨着国家乒乓基地比较近,张志鹏一直以来对打乒乓球兴趣浓厚,他认为小球可以聚焦,可以提高人的集中力。他虽然是个工科生,但一直喜爱中国传统文化,按他的话说“老祖宗的东西不可丢”。看到日本的中药研究发展世界第一,美国在研究我们的《西游记》、《三国》,而我们却在追随KFC等外来文化,不禁感叹忧虑。在海峡两岸“交大杯”大学生创业竞赛的时候他索性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进行模拟创业,并得到了评委的肯定,这次经历促使他非常期望日后还可以做些这方面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个人还喜欢用文字来表达心情,参加过建党90周年专题活动,大学生诚信征文比赛等活动。

在平时,他会努力多去结交朋友,为此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活动,“我爱机械杯”三维模型创新设计大赛,节能减排创新设计大赛,创业大赛等都有他的身影,在团队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丰富知识,丰富阅历使他享受其中。在每次的活动过程中,从团队建设到团队运作、外来赞助、设计题材、人员协调分工,到最后的应答比赛,都给他提供了丰富宽广的舞台来展示自己。

团队的力量,团队的归宿,腾飞的翅膀

张志鹏的实验室是先进驱动节能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心的团队力量,而团队中给予他在今后道路上最多的是老师们认真负责的态度。张志鹏提起实验室的柯坚老师,说到在一次项目的申请报告中,柯老师说:“你们研究生做的报告没有日本本科生做的报告优秀,你们把报告做的很漂亮了再拿来给我看”,老师的这句评论对他的影响很大,回到实验室后,他和团队人员经过认真讨论,反复三次大修改后,终于达到了柯老师的要求,至此他也真正理解了严谨和认真原来可以是人生态度。张志鹏的导师王国志副教授是一个非常认真负责而又细心的老师,无论在生活上和课题研究上都曾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王教授有个观点叫做“放大缩小”,说的是在思维上要放大敢于突破,敢于挑战,可以想的不着边际,但是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又要缩小,把每个细节抠地越深越细越好。

“实验室师兄弟,真的是一家人。”张志鹏说到。本无所谓有路,走得多了即为路,在实验室呆的时间多了,不熟的师兄弟也似亲兄弟了。生活中的事情互相搀扶,科研上的问题互相帮助。毕业离别,难舍,再会,何期?后会定有期。

作为一名机械专业的研究生,他深深的喜欢着这个专业,为了拓展自己的专业面,加强自身专业水平,他先后到成都地铁工程项目,广州轨道交通五号线工程项目,中国第二重型机械装备集团德国海瑞克TBM 机电液项目进行了实习锻炼,参加主研了铁道部第一勘探设计院铁路接触网防风动态技术及可靠性分析研究,十一柱塞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的开发研究,株洲车辆研究所高速列车减震阻尼器的设计及研究,五粮液普什集团研发院合作项目挖掘机的结构分析设计等项目,并先后发表8篇核心论文和拥有了两项专利。三年的收获这么厚重。

学院指挥有方,班级无小事  

在作为班长的三年时间里他认为班级无小事,在工作的过程中如何打造自己的铁营盘,如何为班级多谋福利,如何主导好班级的主流方向,如何使得班级工作不断创新突破一直是班级工作的重点,而班级无小事更是班委处理班级工作的核心,班内同学不同的家庭背景状况反应出不同的性格和处事原则,在外人看来也许是很小的事情也许在当事人看来是头等大事,所以需要班长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多去沟通,多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通过自己的帮助,借助学院以及外部的力量来处理好班级的事。张志鹏同样感恩于在自己作为学生干部的三年里学院的辅导员老师对自己的帮助和支持,他多次提起了“谢谢”二字。

草暖花香,毕业在即,离别伤感,触景忆情。张志鹏的采访过程中,他没有过多的提及自己取得的骄人成绩,他侃侃而谈更多是别人的帮助,老师的,辅导员的,同学的。在他看来,交大多年,还有太多的感谢没有说完。笔者坚信,一个带着感恩的心继续努力奔走的人,未来,还会更绚烂。

研究生新闻中心记者 孙睿泽 报道 魏恕 编辑


栏目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