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素质网

【校研会】镜湖半月谈之“千言万言,莫如莫言”

2012/11/4 0:00:00 4933次浏览

2012113日晚7点半,在西南交大研究生会办公室,镜湖半月谈之“千言万言,莫如莫言”如期举行,会谈由学术部部长官快主持,校研究生会各部门相关人员,以及各学院代表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会议伊始,官快作座谈引言:自上月11号中国作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一个名字从此家喻户晓,路人皆知。这就引出我们的第一个话题:在此之前,大家对莫言了解多少?随后大家相继发言,表示在此之前对莫言都不是很了解,虽然很多人都读过他的作品,但是却对幕后的作者印象不深,都是因为莫言折桂才开始关注此人。

 

主持人说,莫言的小说,譬如代表作《红高粱》、《丰乳肥臀》,无不表现了开放自己感觉的那种感性化风格。他的写作,对当代小说过分的观念结构所形成的文体模式,是一次冲击。他采用了一种天马行空,不受拘束的叙述方式。在描述中,心理的流动,跳跃,联想是叙述的角度和驱动力,并有大量的感官意象奔涌而来,而创造一个色彩斑斓的感觉世界。90年代以来,虽然奔涌的叙述方式有了朝着内敛,节制的方向演变,但他突破艺术成规,并积极运用,转化“民间资源”以表现其“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探索仍在不断推进。在小说叙事日趋“疲劳”的情景下这种执意出奇制胜以挑战极限的举动,既令人惊讶,受到赞赏,也引发争议。这也引起我们发问:莫言获诺奖是否意外?其获奖的原因是什么?

 

土建学院代表认为,莫言获奖,与翻译的水准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中文作品翻译成其他国家语言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原滋原味地、不曲解地表达作者的本意,将作者的内心思想和本来意图表达的最淋漓尽致又恰到好处,同时将中国的文化推向世界,增加对国际文化的交流,这样而来,中国的文学作品就可以以最真实最贴切的姿态走向各个国家,成为世界读书人的手中之物。再则,莫言的作品总是取材于社会最底层,最贴近实际,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和兴趣,这表明,中国的文化引起世界更多的关注。曾经近代史上许多作家都与诺奖失之交臂,譬如沈从文,鲁迅,老舍,贾平凹等等,很可能是由于翻译水准导致文化差异。未能将国人的作品韵味和内涵呈现。

 

谈到“莫言热”的原因和看法,譬如莫言故居家门口的杂草和农作物被拔光这一趣闻,大家各抒己见,交运学院代表认为,人们开始争相买莫言的书,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膜拜现象,有的人认为看了大师的作品自己自身的价值和品位也得到了提高。甚至有的人就买回来当门面摆,以此自抬身价。当然,真正意义上想增进对莫言作品的了解的人肯定也不少。这片面的体现了我们还存在一种盲目跟风的弱习,以为占了“文曲星”的边,就可以成龙化凤。所以我们还是需要多读些书,多读好书。以此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最后谈到莫言对中国的影响,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同学发言,莫言作品的影响可能会缓和社会矛盾,也让国人更加关注社会底层的人和事,以及存在的社会矛盾,让更多的国内的,国外的人增加对中国文化的人文关怀,也可以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让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文明前列。会议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校研会宣传部刘新龙 摄影报道 )

栏目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