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素质网

【机械】浅谈研究生班级凝聚力建设

2012/11/8 0:00:00 4677次浏览

由于研究生与本科生管理模式的不同以及研究生班级与本科生班级的多种差异,研究生班级的文化建设存在着许多不同于本科生班级的问题。相比于本科生班级,研究生群体普遍缺乏班级认同感,集体观念较为淡漠,班级活动难以有效开展。加强研究生的文化建设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而加强研究生班级管理,从增强班级体凝聚力抓起无疑能为这一系统工程搭建良好的平台。

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然而与研究生人数剧增迥然相反的是研究生班级活动并不好开展。研究生会、班委会及研究生社团工作总是比较冷清;同一班集体的研究生相互之间缺乏了解,有的甚至彼此间形同陌路。毋庸直言,研究生群体的班级观念在弱化、异化,班集体在被边缘化。研究生个体取向明显,集体意识弱化,合作精神不足。他们更注重个人奋斗,而团结协作意识相对薄弱。目前一些研究生不愿意参加班集体活动,对需要集体合作完成的任务,不积极主动去做,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更甚者在集体活动中自甘充当看客。

这种集体观念弱化的现象必然有其原因。首先,研究生住宿的自由化分散性模式导致了班集体成员之间交往不频繁,班级信息传递与发布不完整、不及时,研究生班集体的凝聚力被又一次削弱。研究生所学课程是由每个学生个人的培养计划决定,而培养计划又由每个人的专业及研究方向来确定。因此,相比于本科生,研究生同一班集体的同学不在一起上课的几率大大增加。同一班集体的研究生彼此之间共同探讨、争论的机会不多,相互之间始终缺少一个充分交流与磨合的环节。另外,导师负责制的培养模式更让同一班集体的研究生因导师不同,导致在培养过程上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经常被安排外出参加科学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被无奈地阻断了与班集体的密切联系。彼此之间音信全无,又何从谈及班集体的向心力、凝聚力?

面对这种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凝聚力降低现象,必须从多角度以多种方式来改善,才能有较为良好的收效。制定班级目标管理制度非常重要,只有以制度为引导加强研究生班级管理,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有最基本的保障。而相对于本科生班级,完善研究生班级导师制度同样重要,应邀请热爱学生工作、思想政治过硬的教师担任研究生班级导师,指导班级建设,引导学术进步,助推班级成长。作为学校和班级都应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如主题班日、研究生论坛等,促进班级内部联系与交流,加深班级文化氛围。以我校定期举办的“融智”研究生班长沙龙、研究生班长论坛等活动为例,通过这些活动,总结和提炼了研究生班级建设的经验并将班级建设的优秀成果予以推广,与更多地班级分享,从而促进所有班级的整体建设水平进步。学校的各种宣传媒体也应针对班级的建设情况予以关注和报道,我校研究生门户网站“扬华研究生之窗”开辟的“班级风采”栏目,就会及时报道研究生班级建设动态,展示研究生班级良好的精神面貌,从而营造班级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为班级凝聚力的建设赋予荣誉感。另外,对班级的考核奖励也是必不可少的,像我校即将举办的一年一度的“研究生先进班集体答辩会”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它会评选出先进班集体和优秀班集体,这为研究生班级展示班风学风以及班级文化建设成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同时进一步加强了班级凝聚力建设的外部动因。

《礼记.学记》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将“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作为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可以说,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是当代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科学教育观的深刻体现。所谓团队合作精神也正是凝聚力的体现。因此,加强研究生班级凝聚力建设对于研究生班级的发展和研究生个人的成长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栏目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