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那些年》中沈佳宜所说,“人生很多事本来就是徒劳无功的”。但“徒劳无功”的背后,也隐藏着独特的美。
纠结于一个永远不会有明确结果的辩题,是否感觉徒劳无功又浪费青春?是否在唾沫横飞、面红耳赤后,哪怕获得优胜也觉空虚麻木?旁人臆断,并不可靠。让机械辩论队告诉你吧。
“辩论队就是一群有思想,‘无节操’,‘无下限’的大好青年,为了一个辩题,没日没夜地工作,依然无怨无悔。”在机械辩论队队长吴天凡眼中,辩论赛带给他们的不止是一个冠军的荣誉。
无节操,无下限?
“无节操、无下限”是贬义词,队长吴天凡却幽默地用它来概括辩论队的氛围——工作生活,收放自如。
“萌队长”吴天凡是这个氛围的最佳代表。在招新宣讲会上,妙语连珠的他,忽然向观众席中学生会外联部部长李晨喊道:“什么时候给我们买队服啊?”
李晨也站起来喊道:“杀进‘新生杯’决赛就给大家买西服!”于是每打完一场比赛就会出现队员们在李晨面前晃悠的场景。“1/4决赛了”,“半决赛了”,最终,辩论队在决赛中全体着西装,气压群雄。
吴天凡还在宣讲会上用一个小幽默结尾:“请允许我引用前队长唯一一句‘有节操’的话——‘辩论队是最培养感情的地方。’我们不能保证你能收获胜利,但是,我们可以保证你可以收获感情!”
当玩乐时的“无节操、无下限”,遇上辩论时的“节操至上”、风度翩翩,机械辩论队的魄力便展现了出来。辩论队在队长的带领下,无论遇到任何严峻挑战,都遵守规则,保持风度为首。
在一次与公共管理学院的辩论中,对方使用了“推进战场”战术,连续发问,步步紧逼。机械辩论队依然保持风度和冷静,最终扭转局势,获得胜利。
有理想,有人性
机械辩论队就是一支张弛有度、严肃活泼的队伍。平时,大家不分等级,打成一片,而讨论辩题时,则“六亲不认”,严肃认真。面对决赛的辩题“当今中国高校应不应该在必修课中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他们精炼的开场白,展现了他们的魄力与追求——“为高校学子,领国民先锋,重传统文化,扬博大中华。”
辩论队平时多忙于讨论辩题,这个过程有苦也有乐,有摩擦也有欢笑。在新生辩论赛期间,每晚7点半至11点的辩题讨论,就算世界末日来临也不能改变。一次,支援院运会举办的辩论队,从早上6点半一直忙到下午7点,又转战教员休息室讨论辩题,大家都十分疲劳。“大黄”黄毅成直接倒在沙发上,处于半梦半醒间。吴天凡劝他回去休息,他却依然留下,在头晕脑胀的情况下,还对大家讨论的思路提出了几个问题。
十分重视“新生杯”辩论赛,并为取得佳绩奋斗的还有吴瑞西和况贞。他们的室友说他们梦话里都夹杂着“对方辩友……”。
同时,在讨论中,队员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思维交锋。但散会后,从不遗留矛盾,大家依然是兄弟姐妹。一次讨论遇到了难题,钟已敲过11点,大家依然眉头紧蹙。于是男生们送女生回寝室,之后又留下继续讨论。
这支常为辩题熬夜的“铁人之队”,也充满了温情。吴天凡对队员的关心和他对工作的认真,一样令大家赞叹。“新生杯”辩论赛的其中一场比赛后,二辩郭鸽对自己在自由辩论环节的表现不太满意,虽然赢下了比赛,她依然觉得赢得不够漂亮。赛后开会总结时,吴天凡提到“二辩自由辩论环节发言太少”,自我要求极高的郭鸽落下了眼泪。会后,关心队员的吴天凡请郭鸽吃饭,并对她进行了鼓励和肯定。吴天凡还在院运会那天早上,为大家买早晚饭,自己上午却只吃了两个灌汤包。
当时正为一辩稿忙碌的黄毅成,迎来了大学期间的第一个生日。吴天凡号召大家一起为“大黄”买了蛋糕,并在教员休息室为他过生日。但黄毅成却觉时间紧张:“我们讨论完一辩稿再吃蛋糕吧。”谁知,认真投入的大家,一讨论就讨论到11点半。眼看“大黄”的生日就要过去,于是大家抓紧最后时刻为他过生日。副队长徐昉晖更是被抹了一脸蛋糕。
“辩论不一定有意义,但辩论队一定有意义”
吴天凡曾在培训中鲜明地提出辩论四害——“只知辩之利,不知辩之害”、“只知快,不知慢”、
“只知理性,不知感性”以及
“只知辩,不知不辩”,为辩论队的新成员们开启了初涉辩论的大门。三年前,“新生杯”决赛,机械辩论队在决赛中惜败于交运辩论队。三年后,决赛场上再相逢,不断超越自我的机械学院辩论队夺回了曾失之交臂的桂冠。
回眸一路走来的脚步,也许每天辩题讨论的结果都经历了被推翻的波折。也许这些准备只为辩论赛做了1%的铺垫,也许正反两方专注的只是一个不会有明确结果的辩题,但如历任机械辩论队队长所说,“辩论队一定是有意义的。”
除了冠军,辩论队还收获了比冠军更珍贵的友谊和回忆。
如果你说,从两个完全的对立面讨论人们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为之倾注一切,是浪费青春。我们不屑反驳,因为辩论的魅力就是“有意义地‘浪费’青春”!(编辑:曹楠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