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素质网

第三十九期青年讲坛——《诗经》中的韵律美

2014/3/25 15:24:00 7644次浏览

        他是中国声韵学会常务理事,曾被任聘为“中国诗经学会名誉会员”。他专注于研究音韵学,其严谨细致的音韵学理论、严格的构拟原则令国学大师严学窘撰文称道。他就是本期青年讲坛的主讲人——竺家宁。

    

2014324日晚七点,竺家宁教授来到犀浦校区图书馆二号报告厅,与交大学子一同领略我国第一部诗经总集——《诗经》独有的韵律美。竺家宁教授一开口便以温文的气质吸引了全场观众,他谦虚地笑称此次是与大家探讨《诗经》,继而赞扬了交大学子的努力,亲切感倍增。

  

竺家宁教授语气平易近人、话语风趣幽默。诸如把往日印象中严肃的孔夫子化为有趣的山东“大汉”的生动解说贯穿于整场讲坛,让现场气氛始终高涨活跃。

 

竺家宁教授首先点明,要研究韵律,需要从探究孔子时代的发音开始,也就是上古音。恢复上古音便是首要之事。语言风格学联系了文学与语言学,同时,诗歌的押韵是声母的表现,所以可见上古音对于发现韵律美的重要性。教授以重塑侏罗纪恐龙为例,指出寻找“化石”是关键所在。上古音的“化石”便存在于我国方言、韩语、泰语等语言之中。对于上古音这一神秘的领域,同学们满怀好奇,专注地注视着竺教授,细细聆听他的讲解。

 

当然,纯粹的理论是无法满足同学们的求知欲的。紧接着,竺家宁教授选取了《诗经》中的名篇来为大家具体解析韵律之美,如《陈风·晚秋》、《东门之枌》中顶真、复沓与头韵等语言现象。同时,竺教授也通过列举孔子的趣事来加深大家对韵律的感知。不仅中华经典中蕴含着韵律的艺术,西方诗歌亦是如此。教授以美国谚语“Dump the tea into the sea”为例,讲述了其背景波士顿倾茶事件以及其中复沓的语言现象。理解了“句中韵”是人类语言普遍的韵律规则后,大家不禁为韵律之博大而感叹。

    

“古音复原”,听起来高深莫测,在竺家宁教授接下来的讲解下也变得生动有趣。竺教授为大家示范朗读了上古音中的一系列拟声词,驱车声:槛槛、彭彭,水流声:汤汤、滔滔等,与现代读音迥乎不同,如同一个陌生而美妙的世界。之后,竺教授播放了《关雎》的古音朗读视频,每一个字都像一个个奇妙的音符涌入大家的耳朵,让韵律之美愈显夺目。

      之后,进入同学们近距离同竺家宁教授对话的环节。竺教授的回答妙语连珠,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同学们的思考方式、提问角度也获得了竺教授的高度肯定。

      最后,竺家宁教授为青年讲坛题词:“祝愿两岸交流不断,两岸朋友们一同来赏析我们共有的文化遗产——《诗经》”。在这美好的祝愿声中,这场充满欢乐、饱含收获的文化盛宴圆满结束了。而《诗经》中的韵律文化,必定会在交大继续徜徉。

栏目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