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于乡土,受教于生活
7月10日至14日,西南交通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建筑与设计学院贵州黔东南州考察团6名团员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开展考察活动。该考察团由建筑学院副书记刘一杰老师和风景园林专业副系主任周斯翔老师带队,其他成员包括风景园林和城乡规划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共4名。本次活动旨在深入当地,实际考察,更生动、深入地学习和观察黔东南的特色民族文化,并从风景园林及城乡规划的角度出发,对这些特色民族文化的演变和传统村落的城镇化发展进行思考并提出一定的建议。
该考察团于7月10日抵达黔东南州州府凯里市并参观了黔东南州博物馆。博物馆主要展示了黔东南地区的自然特色、历史变迁以及生活在该地的各民族的风俗特色,两位老师就博物馆中的展品结合本次考察的内容为同学们做了讲解,本次博物馆之行为未来几天的实地调研进行了知识和思考的铺垫。
7月11日,考察团赴雷山县郎德上寨,大塘镇新桥村水上粮仓及西江千户苗寨进行实地考察,在西江千户苗寨与当地干部群众展开了交流座谈。郎德上寨和大塘镇新桥村均属传统苗寨,商业旅游开发程度不高,基本展现了传统苗寨原真的建筑形态和聚落机理及其质朴传统的生活方式。西江千户苗寨是黔东南地区被首先进行商业旅游开发并且目前旅游开发已经相对成熟的苗寨,在这里考察团除了关注建筑本身的特色外,更多地关注了其保护和运营的机制。
随后的一天,考察团分别考察了肇兴侗寨和黎平县黄岗村,并与肇兴侗寨当地干部群众和传统营建手艺的工匠展开了交流座谈。两位老师带领着同学们在小镇上走街串巷,针对于现实的场景和空间进行实地讲解。座谈会上,考察团与相关干部和传统营建工匠就古镇开发运营、城镇发展建设、既有的古建筑保护和传统营造技艺的传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传统村落在全国城镇化浪潮的不可抗力之下究竟该何去何从,这样的矛盾也引发了考参团的思考与讨论。
7月13日,考察团来到最后一个考察点:镇远古镇。带着鲜明的明清时期城镇化时代特点的烙印,这里显然是由于其交通位置和地区影响力而兴起的城市。若建筑是凝固的乐章,那城市无疑是凝固的历史,老师带着同学们在这凝固的历史中穿行,用街道机理,牌匾上斑驳的文字,灰白的高墙,将这些无声的历史提取、讲述。
短短三天,老师带领着同学们行走在一个个历史断面,一个个富有民族特色的生活场景中,这种真实的感悟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在他们每一次落笔设计,每一次思考时,都会发出连绵的回响,因为所规划、所设计的是生活,所以一定要更懂得生活。本次西南交通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建筑与设计学院贵州黔东南州考察团贯彻落实校团委关于“三下乡”的指导精神,把进行调查寻访当做了解社情、民情和国情的重要方式,在提升自我的同时,为民族精神的传承尽上应尽的责任,时刻准备着有朝一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