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素质网

【三下乡】支教留守儿童:爱与希望

2016/8/19 18:35:00 5661次浏览

支教留守儿童:爱与希望

2016729日,阳光正好,微风不噪,怀着满腔热情,西南交通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信息学院14级党支部的八名同学,在莫晓波老师的指导下,斗志昂扬的踏上去四川省邛崃市孔明乡的支教征程。

犹记初识孔明乡,有别于城市的喧嚣,扑面而来的是乡村宁静的气息,简单而浓郁。在逐渐的熟悉中,我们感叹于邻里的友好与熟稔;感谢于政府工作人员的无私帮助;感动于孩子们的信任与依赖。

多彩活动 丰富酷暑

爱是一个神奇的东西,总是能触碰到最柔软的心灵。乡民的友爱,孩子的喜爱,我们的关爱,汇成涓涓溪流流入心间,让这个暑假不再炎热难耐。简单LED灯制作、趣味数学、英语对话、折纸制作、电脑绘画、拔河跳绳、话剧表演。。。。。。一桩桩一件件细小的事情,拼凑出我们在孔明乡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电子制作启蒙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集体运动令孩子们羞涩的面庞展露欢颜;心贴心得交谈让孩子们敞开心扉。在一天天的相处中,我们与孩子由最初的陌生到熟悉到最后的依依不舍。

     

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曾询问过这些孩子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在家是否害怕呢?孩子的回答让我们的心弦猛然的抽动一下,孩子用纯真语气说着:开着电视机听着声音就没有那么害怕了。我们惊叹于孩子的独立,更心疼于他的坚强。是何种现实的苦难让孩子稚嫩的心灵超乎寻常的成熟,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无法从外界得到安全感时,唯一能够做的大概也就是武装自己吧。但这样的情况发生在一个78岁的孩子身上,就难免让人心生不忍。我们心疼这些孩子的苦难,无奈于自己能做的实在太少、太少。只能鼓励他们:所有的苦难都是暂时的,幸福的生活要靠自己争取。

希望伴随期盼 动力源于渴望

有一个未来的目标,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甘愿做烈火的奴隶,无论现实如何,心怀希望便无所畏惧。孩子们的世界是单纯简单的,正如他们用最稚嫩的笔触勾勒出心中所想:一棵大树,一座房子,天边的太阳,头顶的云朵.这里的大多孩子都喜爱画画。一张白纸,一支彩笔,孩子们便可以独自画好几个小时。这些绘画虽然大多是笔触幼稚,内容简单,但我想孩子们这么喜爱绘画,大抵也是因为年幼的他们,无法用华丽的语言表达所思所想,画画便是他们情感最好的宣泄。看着孩子们笔下千奇百怪的图案,听着孩子小心翼翼的询问到:姐姐,我可以再要一张白纸吗?这种纯粹是值得让人用心去呵护的。

    

我们耐心的询问孩子们喜爱什么?想成为什么?心中有什么愿望?惟愿孩子们心中有希望有目标,这种对未来的期盼,或许能帮助他们战胜苦困,支撑生命。握着孩子们的许愿瓶,望着窗外的密密麻麻的雨滴,耳边回响着小女孩高兴的诉说:姐姐,结束了课程我就要到妈妈工作的地方去玩了,好开心!孩子不舍言语:哥哥姐姐,你们记得要和我联系哦。

自古多情伤离别,201686日带着不舍我们离开这里,离开友善的乡民,离开可爱的孩子,那一刻的心是那么的柔软,倘若上天有情,离别时突如其来的大雨便在为我们的分别奏响哀歌。尽管是匆匆地相逢,匆匆地离别,但短促的生命历程我们拥有着永恒,这是爱与希望的永恒。关爱和感动是不会终止的,是值得发扬和传递的,是前有古人,后有来者的!

栏目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