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快乐“1+1”
三下乡活动的第一天,阳光明媚,我们早早地就起了床,带着行李在学校门口集合,一起乘车前往眉山市。
经过五个多小时的长途奔波,我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彰加镇人民政府。而接待我们的是之前一直跟我们有密切联系的王主任。王主任很是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带着我们先放下行李,然后在政府会议室里聊了起来。在聊的过程中,我们从王主任口中得到了很多关于彰加镇留守儿童的信息,也了解了很多彰加镇的现状。
过了一会儿,周书记和陈书记先后来到会议室,给我们讲了更多关于彰加镇的信息,也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感谢和欢迎,同时,陈书记也一再强调我们在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其次再注重活动的完成情况。
晚上,我们针对下午得到的当地的具体信息,对所有队员进行了任务分工,我们取消了问卷调查,改成了把问题具体化、生活化,在与孩子们或者家长们的对话中,得到我们想要的信息。
正式活动的第一天,我们起了一个大早,在彰加镇政府门口集合,在王主任的带领下,前往离政府最近的村子——楼影村。
在楼影村村委会,我们见到了楼影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支部书记等干部,也与他们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大致了解了楼影村留守儿童的情况,同时我们自己也在商量着接下来的工作,商量着跟孩子们交流的方式方法。
在一位70多岁的老队长的带领下,我们前往了第一户留守儿童的家——居住在镇上的双胞胎兄弟。父母离异过后,父亲在外面打工,母亲没了踪迹,这对兄弟一直是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他们还有一个姐姐在上高中。我们很快来到了他们家里,可是在交流的过程中,这对兄弟显得很怕生,他们打电话叫来了姐姐,姐姐也一直在回避我们,虽然我们很有耐心的在跟他们交流,表明我们的来意,但是依旧没有任何进展,无奈我们只有离开,而他们家里的情况,我们也只是从老队长口中略知一二。
虽然没有开门红,但是我们也没有放弃。在一个药店门口,另一位老队长已经为我们找来了另外几个留守儿童家庭,我们便分头行动,跟孩子们和家长们近距离接触。
印象很深刻的是这个药店的老板——一位年迈的奶奶,她有两个孙子,一个在读小学,一个在读初中。我们也见到了两兄弟,看着还挺精神,只是大孙子有点腼腆,基本不说话。奶奶告诉我们,这个孩子曾经得过白血病,还好发现及时,病情得到了根治,而奶奶的儿子,也就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在之后因病去世,留下了这个药店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母亲不知所踪。奶奶一谈到儿子,就泣不成声,一谈到两个孙子,就很欣慰,看的出奶奶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也看的出她对两个孙子深沉的爱。当问到有没有考虑过让大孙子上高中,她告诉我们,只要能考得上,家里再苦再穷,也要让孩子去读书。
我们将要离开的时候,家长们还在对我们表示感谢,也很认可我们对孩子们的关爱,孩子们也跟我们依依不舍的告别。
晚上,我们就今天的活动做了深刻的反思和总结,同时对明天的行动做了具体的规划和分工,准备好前往下一个村子。同时,我们意识到一个队伍只有一个人能跟老人们无障碍交流,其他人只有跟孩子们打交道,于是我们开设“四川方言速成班”,争取这两天尽快学会,能够跟老人正常交流。
正式活动的第二天,由于路途遥远,我们耽搁了很多时间,最后抵达了离政府较远的一个村落——雄家村。
正赶上村委会刚开完会,我们便在老队长的带领下,来到今天的唯一一个留守儿童的家里。
很巧的是,孩子的父母都在家里,叔叔很热情的招待了我们。看到院子里阿姨在干活,两个孩子在做作业,于是我们分工:两个人去辅导孩子的功课,我来跟叔叔交流,其余的人都去帮着阿姨干活。
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叔叔没有因为大儿子在10多年前溺水身亡而特别伤心,反而跟我们打趣说剩下的一个小儿子、一个小女儿都可以称得上是他的孙子孙女了。他常年在外打工,还算的上是见多识广,对于国家的情况也略知一二,只是他一直以来都有一个顾虑——生一场大病没钱治,只因为隔壁邻居的一次事故让他很是担忧。我们了解到这个家基本没有温饱问题,但是就怕生一场大病,很可能对他们就是“灭顶之灾”,老百姓的温饱解决了,但是医疗方面得不到保障。我们之后将情况反映给了村委会,希望能够帮上他们,即便效果可能微乎其微。
晚上,我们就今天的活动每个人都做了总结,也决定明天再回到雄家村,继续今天没有完成的任务。
正式活动的第三天,早上太阳还没出来,楼下的菜市场就已经很热闹了,我们依旧在彰加镇政府门口集合,前往雄家村。
这一次带我们前往孩子们家里的是一位很年轻的队长,由于路途遥远,走大路实在是有点浪费时间,我们决定走更崎岖的小路。在玉米林里穿行,于水稻田边路过,我们很艰难的走出了小路,来到第一个孩子的家里。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家就一个孩子在家,而他一个人在这栋土房子里生活了很多年了,家里唯一的家长是他的爸爸,在外务工每年过年才能回来一次。院子里有很多蔬菜,都是他自己种植的,供平时自己食用基本能达到温饱。在我们的交流中,我们发现他很沉静,不善言语,虽然没有说多少话,但是可以看出他的孤单让他很是希望有家人能够陪陪他,渴望被爱。我们耐心的陪着他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办法呆很长时间,我们送了他一个呼啦圈作为礼物,说了一些激励的话,便出发前往下一家。
又因为很多孩子的父母回来带着孩子出去玩了,我们错过了很多家庭,最后来到了一对很聪明的兄弟的家里。家里只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还有一位年迈的奶奶,父母离异,爸爸在外务工过年回来一次。在客厅里,我们看到了兄弟俩墙上的很多奖状,听奶奶说,弟弟最近的一次考试还拿了奖学金,这让我们惊讶的同时,决定留下来辅导兄弟俩的功课。过程中,弟弟很聪明、贪玩,哥哥很勤奋、沉默,哥哥经常帮着弟弟解决问题,而弟弟也经常带着哥哥出去透透气,即便不是双胞胎,两兄弟却有了胜过双胞胎的默契和感情。
下午,我们就早上的行程做了总结跟反思,对明天的行程做了规划,对明天的工作做了分工,继续学习着四川方言。同时,我们决定结束走访调查,将后两天的行程改为开设趣味课堂,带着在政府附近居住的留守儿童们开心的玩耍。
正式活动的第五天,我们决定今天上手工课,今天政府不上班,但是王主任还是将会议室借给我们,并在前一天为我们联系好了附近的孩子们。我们一大早起来,布置好了会议室,等着孩子们的到来。
八点过后,孩子们陆陆续续的来了。我们将孩子们分成七组,由我们七个人分别带队,带着他们用相同的纸张,制作不同的东西。孩子们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学的很认真,折出来的东西也很精致,我们还发现,很多小朋友都很有自己的创造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折好的东西上画上自己的喜欢的东西,甚至有了自己创造出来的新的东西。
当然,也有很多孩子不太专心,也对于折纸不太感兴趣。之后我们换了玩法,带着大家画画,唱歌,玩橡皮泥。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容、专注的眼神,我们都感觉自己这一个早上都值了。
课程结束后,我们将孩子们都送回了家,并告诉他们明天课程的内容。晚上,我们依旧开了例会,针对今天手工课的不足,提出了很多改进的方案和措施,希望在明天有进步。
正式活动的最后一天,我们决定今天为孩子们补习功课,而没有作业的孩子们,我们拟定了两个题目,让孩子们写两个小短文。
孩子们都很认真地在写,秩序比昨天好了很多。写完以后,我们带着孩子们继续昨天的手工课、唱歌、玩游戏。经过昨天的接触,很多孩子对我们都很是熟悉了,也对我们开起了玩笑。三个小时的快乐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家长们也都一一将孩子们接了回去。我们收拾完会议室,传阅孩子们写的小作文,心中都有些感慨,字里行间都是他们的理想,都是他们对于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的思念。
晚上,我们对整个活动做了总结。有感慨,有得有失,有开心,也有遗憾。
第二天中午,我们与王主任和书记们道别,踏上了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