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素质网

趁你还年轻,向阳光看齐

2019/5/4 19:39:40 8558次浏览

如今我们谈到五四,一定免不了谈一谈《新青年》这本杂志,它给那时的中国青年提供了照亮前路的灯塔,那时的发刊词写道: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当时的主编就是大名鼎鼎的陈独秀,那个时代的青年满怀着一颗对国家憧憬的赤子之心,怀揣着救民水火的豪情壮志。对于现在的青年,他们想着些什么呢?

想白手起家靠打拼最终过上想要的生活成为人上人,也想待在家里打游戏看电视笑看生活。想自己谈笑风生、八面玲珑、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也想听听歌、看看书、打打游戏、旅旅游、一个人待着。

这是生活的全部嘛?

17岁的马克思,中学毕业时说过一句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它会永远发挥作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17岁的少年,就已经想好了他一生将要怎么走,他的理想是什么,并且忠实地走了下去,他说到做到,重担没有把他压倒,他获得的也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他的幸福,就是千百万人的幸福,他的事业,虽然饱经挫折,但也悄无声息地存在了下来,并且永远发挥着作用。

隆中战略规划、赤壁之战的时候,诸葛孔明26岁;李世民横扫群雄、天下无敌,被封天策上将的时候,23岁;霍去病封狼居胥,完成毕生梦想的时候,22岁;1925年毛泽东任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代理宣传部部长的时候,32岁;农村姑娘贞德第一次冲锋陷阵,击败英军的时候,才17岁。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光电效应”、“狭义相对论”、“质能方程”三篇论文的时候,26岁;1848年马克思写出《共产党宣言》的时候,30岁;陈望道29岁的时候,翻译出《共产党宣言》,“馒头蘸着墨汁吃下去,犹然回味:真理的味道甜甜的。”

也许你现在你还在迷茫,又或作为现在一名佛系青年,对未来不奢求太高,对现在的处境并不觉得有什么不正常,只是放平了心态,对于得失,对于喜怒,只求平和。不争不抢,万事随缘。时代不同,也就无法评定是对谁错。但如果你还在追寻前路如何,作为一名青年何去何从,《华盖集》中有一段关于青年的描写: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不如寻朋友,联合起来,同向着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

人一生,能够做到不忘初心,到心脏停止,呼吸消逝的一刻,依旧是那个热血热心、充满好奇、奋斗不止的青年,那真的就可以死而无憾了。

这个世界喜欢青年,他们健康,聪明,强壮,漂亮,男孩子女孩子,像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一样健壮美丽。世界在日新月异,知识在不断爆炸,越年轻,越强大。这个世界,在等着被青年接管。
青年是社会的未来,是中国的未来,是世界的希望,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青年可以多读书,多去看这个世界,多看球赛,甚至多打游戏、多谈几场恋爱,都没有关系。伟人英雄在年轻的时候,许是和我们类似的。毛泽东20出头的时候,经常大雷雨天裸身攀爬岳麓山,站在城楼看大火,对着烈风大声呼喊,不带一分钱周游湖南,还曾经以二十八画生的名义发布征友启示。

100年的五四光辉,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掩埋你我总是会想到那个时代青年学子们愤怒的呐喊,身为学生的我们也许还能从课本上重温那黑暗分娩光明时,一瞬间内心的圣洁感动。

(选自《交大青年》报168期)

栏目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