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素质网

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赴新津区体验非遗文化,调研乡村振兴成果主题实践队

2022/2/25 9:45:57 3042次浏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植根于群众的生产生活,展现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追求,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精神价值。非遗作为历史的产物,一般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此外,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居家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其独特的优势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加快了乡村振兴的步伐。本次社会实践,队员们通过实地调研成都市典型的非遗文化基地,探索了“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这一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贡献我们的力量。

社会实践小分队在1月7日、1月8日,前往成都市新津区民间艺术传承和普及中心,进行实地调研体验绳编、蜀绣等优秀的传统手工艺文化。在为期两天的实地调研中,团队成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文艺老师的工作室中参与了绳编的制作,在亲身制作绳编的过程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和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合照

果园子社区是近些年成都市将非遗文化融入乡村振兴的示范点,队伍在调研时参观了很多非遗文化传承人的工作室,诸如:绳编、内画、草编、卷纸、剪纸等优秀的传统文化。

果园子社区

在杨文艺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队伍成员参与到绳编的编制中,体验绳编的编制过程,并独立完成绳编作品。

实践过程


教授过程

艺术来源于生活,队伍成员有幸参观了杨文艺老师的工作室,走进艺术家们的生活,近距离体验艺术的本源,感受艺术的魅力。在与老师的交流中,我们也进一步了解到了非遗文化对当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带来的积极影响。

艺术交流

获奖作品

最后,队伍成员结合实地调研内容与后期线上学习成果,研究了非遗文化对当地脱贫攻坚做出的贡献,完成了本次实践调研的心得体会与调研报告的撰写。同时,在深层次地理解上述传统文化的内涵后,制作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创作品。

体验成果

在实践队员们心中,本次活动意义非凡,不仅体验了新津绳编的魅力,还感受到了非遗文化传承的不易。每当杨老师将收好尾的作品递给我们时,一句:“吉祥快乐”,让我们更加体会到了中华文化丰厚的历史底蕴。各实践队员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号召更多的交大学子关注和发扬非遗文化,能够为宣传实践地、传承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栏目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