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大运会期间,大学生运动员在赛场上展现着青春风采,另有一群青年在赛场内外绽放着青春活力。这群被亲切地称为“小青椒”的大运会志愿者,时刻忙碌在不同领域、悉心服务于各个驻地,热情洋溢的脸上总是挂满微笑。8月2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近这些与大运会激情相约的青年志愿者们。
“服务大运会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这是一种双向奔赴的快乐。”在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读大一的袁静秋,从高中起就热衷于志愿服务。今年3月初,看到大运会志愿者的招募公告后,她早早地在网上报了名。
“我深入了解了每类志愿者的要求,最终选择填报了礼仪志愿者。”袁静秋告诉记者,“当收到通过选拔的通知时,别提有多开心。”
但激动之余,她开始思考如何提升自己。“我几年没跳过舞了,形态可能有点退步了。”袁静秋表示,为了纠正形体,她每天坚持“脚并拢、靠墙站”,从刚开始的10分钟,慢慢地到20分钟、30分钟。此外,成为志愿者后,袁静秋一遍又一遍地对着镜子练习微笑。“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成都这座城市、中国这个国家。上百遍的练习就是为了向世界展示蓉城青年的青春风采。”她说。
“为了当好大运会志愿者,我认真对待每一次培训,除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英语口语、大运会相关的体育运动常识,还着重强化了应急救援、心理抗压等知识,希望在大运会赛场圆梦大运,展现交大青年的风采。”西南交通大学外语学院大三学生高文婧说,学校启动大运会志愿者招募以来,累计收到5000余份报名申请,最终仅469人入选,她感到非常幸运和自豪。
高文婧告诉记者:“‘青椒’谐音‘青交’,寓意着大运会是一场世界青年交往交流的盛会,一名合格的大运会志愿者肩负着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成都发展故事、体育精神故事的重要使命,我将全力以赴。”
“如何形容我们岗位有多忙:手机就是一次电没充,晚上下岗之后手机电量还有很多。”这是大运会电子科技大学篮球场馆志愿者领队刘洪呈,看到的另一位志愿者发的朋友圈。刘洪呈说,根据赛事要求,志愿者需要在比赛前3小时到达比赛场馆开展志愿服务,虽然工作辛苦,但同学们繁忙中依然笑容满面。“一些同学在志愿服务工作的休息时间,仍积极参与到志愿者之家的工作上来,帮忙分发整理物资、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我深受触动。”
“大运会不仅是一次盛大的体育赛事,也是我们青年人进行文化交流的纽带,更是展现成都青年、中国青年良好精神风貌的舞台。”通过志愿服务,大运会的内涵在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四学生、语言类志愿者许慧林的脑海里更加丰富,“志愿服务让我感到快乐,也有一种满足感。我通过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获得了成长,也找到了认同感。”
内心的这份动力,也牵引着许慧林为志愿工作付出更多努力。“语言类志愿者是‘桥梁’,是跟代表团直接对接的志愿者,要对场馆和体育赛事的规则等专业知识足够了解,对天府文化足够了解,才能更好地服务。”她说,自己几乎每天都要对新的词汇进行补充、熟悉、记录,以便做好志愿服务工作。
来源:科技日报2023年8月3日02版https://app.kjrb.com.cn/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28754.html?isDigital=true&isShare=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