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运载】科学薪火永相传 “研”传身教润无声——沈志云院士与实验室2025届毕业生代表座谈活动圆满举行
为教育引导毕业研究生传承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坚定科学报国的理想信念,2025年4月13日,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党委副书记王霞、2025届毕业生辅导员陈宇豪等带领11位实验室2025届毕业生代表,前往峨眉校区拜访实验室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志云教授。在院士居所香樟园(交通强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分室),师生们开展了一场兼具启迪意义与传承价值的座谈交流活动。
活动开始,师生代表向96岁高龄却依旧精神矍铄的沈志云院士送上诚挚问候,并呈上实验室师生精心准备的礼物:一支寓意“师恩难忘”的非遗湘绣笔筒,以及一幅由实验室学生创作、交大书法协会撰写的书法作品《水调歌头・颂沈志云院士》,以此深切表达实验室师生对沈院士在科研和教育事业中做出卓越贡献的崇高敬意。
随后,沈院士以《沈志云一生的概括》为题开展专题讲座,他以 “三条成就、两条希望、一条将来”为主线,回顾了自己的求学与科研生涯。在谈及“沈-赫-叶氏理论”这一成就时,沈院士分享了自己留苏学习车辆维修专业期间深入工厂寻找问题做研究的经历,他反复强调:“科学问题源自工程实践,科研成果要应用于工程实际。”
回忆创立交通运输工程这一新学科和建立世界首个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时,沈院士对每一次挑战和突破铭记于心,向大家娓娓道来。在讲到“两条希望”时,沈院士用“轮轨甲天下,超导引未来”这一简短而有力的话语,深入浅出地分享了自己对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是高速铁路未来发展的独到见解,展望了行业的无限潜力与广阔前景:高铁提速驰万里,超导磁浮梦无垠。而在阐述“一条将来”时,沈院士满怀热忱地分享了自己后续的宏伟愿望。他表示,自己将依托交通强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分室这一平台,毫无保留地奉献出自己的心血与力量,不遗余力全身心投入到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事业中。
在互动交流环节,毕业生代表围绕科研方向选择、难题攻克及科研生活平衡等困惑,向沈院士虚心请教。沈院士耐心倾听后,结合自身经历和经验,给出了务实且具启发性的建议。他鼓励全体毕业生在未来科研学习与工作中,从工程实际中探寻研究课题,扎根实践,潜心研究,在科研道路上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沈志云院士秘书熊嘉阳副教授也向毕业生们给予深切期望,希望大家铭记沈院士的谆谆教诲,把今日活动所获感悟,凝练为投身工作与钻研学习的强劲驱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实验室2025届毕业生雷越在活动结束后表示:“沈院士务实的研究思路和所展现出的严谨态度与科研韧性,重塑了我对短期成果与长期价值的认知。此次拜访宛如一把钥匙,既解开了我对于‘何为真问题’的困惑,也助力我构建起‘以系统思维确定方向,以工程思维锤炼方法’的成长架构,其影响必将在我未来的学术生涯中持续发挥积极作用。”
此次与沈院士的面对面交流,让实验室毕业生们近距离领略到沈院士为学的严谨态度、为事的笃实精神、为人的利他情怀。后期实验室学工组还将结合实验室学科特色和研究生实际,开展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毕业季活动,将研究生毕业主题教育落实落细,教育引导毕业生心怀爱国荣校情怀,赓续传承“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