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征程,清平乡文化活动中心之行——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团队赴四川省绵竹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工
2012年7月20日,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在付飞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实地调研之旅。汽车刚至绵阳市境内,天就飘起了小雨,尽管天公不作美,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实践队实地调研的热情。在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行车奔波后,实践队于上午11:30左右抵达了此次社会实践的第一站——清平乡。
绵竹市政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规划局、清平乡政府的相关领导接待了实践队,并表示欢迎,同时队员们还有幸见到了清平乡灾后重建的总工程师。
在当地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大家首先参观了清平乡的文化活动中心。活动中心并不算宽敞,布置却相当规整。展厅内容总体分为三大块:地震灾情实况、灾后重建规划和重建成果展示。实践队队员认真聆听了工作人员的讲解,及时的做好相关记录并就过程中不懂得问题及时地提出并相互交流。据工作人员介绍:汶川地震发生后,清平乡发生了数次泥石流,其中以“8.13”文家沟泥石流规模和危害最大。该次特大泥石流总量高达数百万立方米,对清平乡人民群众安全、日常生活、财产、农林、经济等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巨大损失。工作人员还说,幸好在泥石流发生之前,政府部门做了泥石流预警措施,将原清平乡所在地的居民全部进行了转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在遭遇灾情以后,党政机关立即制订了抗灾及灾后重建方案,保障了受灾群众更快、更早的脱离灾情。
雨稍小之后,实践队员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地参观了被泥石流袭击的遗址及灾后重建概况。参观过后,实践队员不仅对清平乡的受灾情况、灾后重建等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对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肃然起敬,心怀感激。正是因为政府机关在面临严峻考验时体现出的迅速而又准确的判断力、灾后全面而又具体的抗救政策,以及果断而又迅猛的执行力,才使得清平乡的广大群众得以幸存,使得清平乡在经历了多次磨难后更加蓬勃向上。清平乡的灾后重建离不开党中央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全国各地人民的鼎力相助,离不开当地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抢险救灾,也离不开无数工作者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真正做好灾后重建及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实践队全体队员,将继续关注清平乡灾后重建与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作,并借此挑战,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大力弘扬交大学子求真务实科技创新精神,努力提高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建设能力。同时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泥石流灾害防治体系进行探索,为祖国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