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文”以载道】2016传媒艺术高峰论坛在我校启幕
10月15日上午8时30分,2016传媒艺术高峰论坛暨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九届年会在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一号报告厅正式拉开帷幕。此次论坛由中国高教协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和西南交通大学主办,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承办,并由《电影艺术》杂志社、《艺术百家》杂志社和《艺术评论》杂志社提供学术支持。
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以成立时间早、规模大、名家多、影响广而著称。学会每年定期举办影视、传媒学术研讨会,关注影视前沿问题,重视影视教育,现已发展成为学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影视艺术综合学术论坛和国内学界同仁的学术盛会。
本届年会特设“电影:历史、批评与创作”、“新媒体与影视教育”、“电视与纪录片”及“技术、产业、文化与传播”四个分论坛,邀请了国内众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120多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把脉中国影视发展、探讨影视热点问题。
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兼总会计师张兵、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向仲敏出席了本次年会开幕式。会上,中国高教学会影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张同道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博士生导师饶曙光教授,《电影艺术》杂志社编辑部主任、本次会议学术支持方期刊社代表王纯女士等多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发表了讲话。
论坛由东道主代表、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刘广宇主持。他首先对来参加这次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谈到关于主讲台上的一丛鲜花的小插曲,他说道:“美是和谐的,我们传媒艺术的会议要去行政化,但不能去审美化。”表达了影视教育工作者对美的不懈追求。
接下来,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兼总会计师张兵教授致辞。张兵教授感叹道:“这次传媒艺术高峰论坛选择在以理工科见长西南交通大学举办实属不易,但也是我校向建设交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迈出的又一坚实步伐。要大力感谢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紧接着,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向仲敏向大家简单介绍了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科近年取得的成绩,并祝愿此次论坛顺利举行。
随后,刘广宇教授宣读了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女士给本次会议发来的祝贺信,表达了自己不能参加会议的遗憾,以“年会年年都有新亮点、新收获”对会议进行了高度的赞扬,并以学会与泰国博仁大学的合作为例,对学会走向国际化的战略举措表示了认同和支持。
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张同道教授介绍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学会领导,并致开幕辞。张同道教授就影视教育该如何适应时代的变化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三化”——国际化、专业化、年轻化,“过去靠一两本书、一两部片子就可以打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新媒体时代下,影视教育只有大胆做出改变、主动适应才不会被淘汰。”《电影艺术》杂志社编辑部主任、本次会议学术支持方期刊社代表,王纯女士接着便就《电影艺术》杂志为什么来参加这次会议,及怎样在《电影艺术》杂志上发表文章做了讲话,鼓励对这方面有兴趣的年轻人投稿,为杂志、为影视行业注入新鲜血液。

紧接着,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会议特邀嘉宾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博士生导师饶曙光教授致辞并作大会发言。饶教授首先对影视教育专业的现状做了简单的阐述,他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影视行业的壮大,外界对影视教育专业的期待大大增强,并且在新时代下影视教育专业的力量也正在从行业组织转移到高校,因此加强高校影视学会的联系十分得重要。”其次,他认为电影理论更新速度太慢、老化现象显著,并由此提出“电影创意与工匠精神”,大力鼓励年轻一代作为影视行业的新生力量以工匠之心进行创新,为影视行业带来新的活力。接着饶教授分析了目前中国电影增速放缓甚至下滑的原因,他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现象与之前中国电影不正常的飞速增长和过度消耗电影的有效资源是分不开的。他说道:“要改变这种局面,要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去考虑,既要去研究中国电影观众的年龄构成和需求,又要着重解决影视界目前‘电影被资本绑架’的现状。最后,饶教授对影视工作从业人员提出了自己的期望:“大导演有义务去做监制为年轻一代保驾护航,大明星也有义务零片酬出演去支持优质电影的发展。”

在短暂的茶歇、合影时间后,大会进入了第二个阶段。为本次论坛提供学术支持的三家知名杂志社的相关负责人分别就不同板块做出大会主题发言。
《电影艺术》杂志社编辑部主任王纯女士主持了以“电影:历史、理论与批评”为主题的第一板块演讲。在这个板块,南京师范大学讲师胡文谦、江萌讲述了好莱坞影响下的中国早期言情片。四川大学教授曹峻冰则做了关于世界电影史分期问题的讨论。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李简瑗发表了“80年代娱乐片大讨论与中国电影地类型化发展”的讲话。

接着,《艺术百家》杂志社主编楚小庆先生主持了以“新媒体与影视教育”为主题的第二板块演讲。期间,四川传媒学院院长、教授马洪奎就“互联网+境遇下传媒与影视人才培养的思考”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湖南大学副教授周清平则以“互联网+模式中现代影像艺术文化基因的融合与裂变”为主题做了演讲。而西南大学副教授赵剑则发表了“工具论VS素养论:中英青少年电影教育比较研究”的主题演讲。
最后,《艺术评论》杂志社编辑总监郭翠君女士主持了以“电视与记录片”为主题的第三板块演讲。在这个板块中,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院长、教授庚仲银做了题为“冲突之约与和谐之道——关于现实题材纪录片创作伦理问题的思考电影批评与创作”的演讲。深圳大学讲师战迪、李凯山则就“产业创新与文化博弈——中国当代电视节目生产中的“高概念”形态研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2016传媒艺术高峰论坛暨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九届年会10月15日上午的议程就此结束。在接下来一天的时间里,各位专家学者们将就一些具体问题分板块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