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能“文”善辩】舌灿莲花,逐鹿辩场——记2016年“新生杯”辩论赛小组循环赛第一轮之人文VS外院
2016年10月24日晚8时30分,由学生会主办的——2016年“新生杯”辩论赛小组循环赛第一轮比赛在X7301拉开帷幕。在本场比赛中对战的队伍是人文学院辩论队与外国语学院辩论队。土木工程学院辩论队队长周正、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辩论队队长李家勋及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辩论队队长朱元鑫受邀担任本场比赛的评委。人文学院学生会主席姜润霄与外国语学院学生会主席曹阳作为赛场监督出席比赛。
针对“提倡保护弱势群体是不是社会倒退的表现”这一辩题,双方辩手展开激烈辩论。人文学院辩论队代表正方,认为“提倡保护弱势群体是社会倒退的表现”,而外院辩论队为反方,认为“提倡保护弱势群体不是社会倒退的表现”。经历一番唇舌的追逐后,人文学院以5:4比分险胜外国语学院,取得2016“新生杯”辩论赛小组循环赛第一轮的胜利。反方三辩凭借出色表现获得“最佳辩手”称号。
一辩立论环节,正方一辩李一鸣开宗明义,从他的立论中可知,表现是指社会深层次结构的变化以外在形态显现出来,是已发生的既定事实。他接着指出了社会倒退最明显的三个外在表现分别是人格尊重的缺失、社会秩序的紊乱和社会运行机制的失调,并从这三方面分别论证了己方观点。反方则认为,“社会进步最深层的表现即为人的诉求得到合理表达,而’保护’意为使之合理表达诉求。”反方接着从“提倡保护弱势群体可以使利己、利他诉求得到合理表达”这个角度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观点。
从四辩攻论到二辩对辩再到三辩质询,双方展开了长时间的交锋。对弱势群体的主观分层和歧视为主要交锋点,正方认为弱势群体无法区分、且从主观上对客观的群体进行划分是一种歧视和不尊重人格的表现,而反方认为弱势群体是无法保障生存生活的、处于社会边缘的群体,是客观划分的。且正方认为,保护弱势群体的观念从古至今都是存在的,在出问题之后进行的修复不能算是一种进步,而反方认为人们意识到这个问题且付诸于行动就是一种意识上的进步。围绕这两个主要交锋点,两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结辩环节,反方梳理全场表现并阐述己方观点,正方四辩何映雪重新阐述了己方的逻辑框架,对整场比赛进行了较完整的分析。比赛的场上环节正式结束。
在评委离席评议的观众提问阶段,观众分别对双方辩手提出自己的疑问,辩手也进行了耐心的解答与交流。接下来,本场比赛的点评嘉宾李家勋在解析辩题后,对正反双方的比赛表现做最后的点评。
记者小札:纵观整场比赛,正反双方既有优势也有不足。在这场辩论赛中,无论是辩题的设置还是辩手的论词,使我们对弱势群体有了更多的关注和见解,收获颇多。
(以上图片由校学生会友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