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援教
2016年11月16日晚6点30,在西南交通大学科技工业园区C座501教室,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朱宏娜副教授为西南交大光电工程研究所与无损检测研究中心的研究生们带来了一次精彩的技术报告,报告的主题是《西藏大学援教见闻》。提到西藏无数人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是拉萨、布达拉宫、朝圣、高反和美,而此次朱老师的西藏之还多了另外一个很特别的标签:援教。
西藏大学是西藏自治区所属的综合性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因为其海拔3600米的高度又被称作最“高”学府。2010年,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对口支援西藏大学工作,组建了以北京大学为组长,武汉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为副组长,中央财经大学、河海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为成员的对口支援团队。我校主要对口援建西藏大学的工学院,朱老师作为此次的援教教师,于8月15日前往西藏大学教授工学院2013级通信工程专业同学《光纤通信》这门课程。
朱老师在西藏大学的教学时长为54学时。包含18实验+36理论课时。朱老师介绍到藏大拥有比较完善的硬件设施,在西藏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很多人都担心去了拉萨会有高原反应,朱老师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高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一般不会导致生命危险,但是如果身体不适,一定要谨慎对待。去之前的身体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什么心、血、肺、脑等方面的疾病,大家可以放心前往。
介绍完了藏大情况后,朱老师还介绍了藏大的景和人。高海拔的西藏的天空看起来格外的近,那里的人的内心也格外的友好淳朴,这种美好的品质贯穿于他们的整个人生。朱老师在报告上说无论是当地教师热心友好的协助,还是藏大学生认真勤奋的学习态度都让她深深感受到了藏大的魅力所在。作为一个多民族聚集地的拉萨有藏、汉、回等31个民族,各个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和谐相处,为了建设更好的生活共同努力。